安徽外国语学院“夏萤微光基层服务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基层的号召,开展“萤光筑梦·语润童心”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并在活动中聚焦乡村儿童安全痛点,创新开展特色安全系列教育,团队结合乡村实际与儿童认知特点,设计“理论+实操”双轨课程。课堂上,志愿者用动画短片、情景模拟讲解红色教育、居家防火、预防肺结核、心理安全等知识,通过“消防知识猜一猜”“预防肺结核手势操”“我的情绪小怪兽”等互动游戏,让抽象安全知识变生动。提升乡村儿童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为淮北梧桐村儿童筑起“防护网”,切实助力孩子们在安全守护下健康成长。
红色教学,筑牢国土安全信仰
团队创新红色教育形式,采用《那年那兔那些事》动画作为教学载体,让严肃的红色教育变得生动鲜活,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更入童心。志愿者选取动画中“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等经典片段,用孩子们易懂的“萌系”画面结合历史背景讲解革命奋斗历程;当看到“兔子”们为守护家园浴血奋战的画面时,志愿者同步讲述革命先辈的真实事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国土安全”的意义。课堂上,孩子们跟着动画情节积极提问,在“为什么要守护国土”的讨论中,逐渐理解先辈牺牲的价值。这种沉浸式教学,不仅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与守护国土的种子,有效培育革命传统意识与国土安全信仰。
▲图为红色教育课堂,安徽外国语学院陈恩慧 供图
居家防火,夯实家庭安全屏障
团队以情景化教学开展居家防火教育,在课堂上,先播放家庭着火动画片段:画面中“疏忽用电引发火情、正确拨打119求助消防站”的情节,瞬间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志愿者借此切入,结合动画细节讲解家庭消防安全知识,从“厨房用火不离人”“电器用完拔插头”等日常注意事项,到“火灾初期用湿毛巾捂口鼻、低姿逃生”的应急方法,用通俗语言拆解关键要点。随后的“消防器具知识猜一猜”互动环节,志愿者展示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器具图片,通过“红色罐子、能灭小火”等提示让孩子抢答。孩子们踊跃举手,在趣味问答中掌握器具名称与用途。居家防火教育,既提升孩子们家庭防火意识,更以实操化、互动化形式,切实夯实家庭安全屏障。
▲图为居家防火课堂,安徽外国语学院徐梓浩 供图
卫健普及,守护健康安全根基
团队开展预防肺结核主题宣讲,课堂上,志愿者先围绕肺结核展开讲解: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介绍肺结核通过飞沫传播的途径,列举咳嗽、低热、盗汗等典型症状,同时说明疾病对肺部及全身健康的危害,以及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的重要性。为让知识更易理解,志愿者设计“肺结核预防手势操”互动环节,带领孩子们通过“捂口鼻”“开窗通风”等简单动作,直观记忆传播途径与防护要点。志愿者还反复强调,日常戴口罩、勤通风,保持个人卫生与公共环境卫生,是预防肺结核的关键。现场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在轻松氛围中掌握防护知识。切实推动卫健普及,有效提升乡村儿童对肺结核的认知,为守护他们的健康安全根基注入温暖力量。
▲图为卫健普及课堂,安徽外国语学院汪紫瑞 供图
心理教育,构建身心安全体系
团队为梧桐村儿童开展“我的情绪小怪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趣味形式引导孩子掌握情绪调节小妙招,学会科学管理、合理发泄负面情绪。志愿者先通过生动故事引入,用“彩色情绪小怪兽”的形象,将喜、怒、哀、乐等情绪对应不同颜色,帮孩子们直观理解自身感受。随后,志愿者鼓励孩子们分享“让自己开心或难过的事”,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给予肯定与安慰。在“我的情绪小怪兽”互动环节,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进行情绪扮演游戏,孩子们通过模仿表情、描述场景,演绎不同情绪下的状态;志愿者还现场传授“深呼吸解压”“向家人倾诉”等情绪调节小妙招。孩子们积极参与,在轻松氛围中学会表达感受、管理情绪,为构建身心安全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心理教育课堂,安徽外国语学院张桂香 供图
▲图为家长交流会,安徽外国语学院张桂香 供图
支教活动中,团队针对留守儿童监护薄弱问题,专项开展“安全进家庭”行动,通过小型家长交流会搭建沟通桥梁,以精准指导助力家长筑牢孩子的安全守护网。交流会上,志愿者结合乡村儿童生活场景,聚焦居家安全、卫生健康等核心内容展开讲解,并向每位家长分发安全宣传手册,手册内附图文并茂的安全指南与应急联系方式,方便家长随时查阅。安徽外国语学院“夏萤微光基层服务实践团”着力以特色安全系列教学向乡村学生及家长普及安全知识,推动家校形成安全守护合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实后盾。
撰文 | 江书颖
图片 | 夏萤微光基层服务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书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