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香融乡情,巧手绘振兴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同心振乡” 实践团队赴仁里体验艾粄制作匠艺

发布时间:2025-08-06 19: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玉婷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 月 15 日至 18 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同心振乡” 实践团队走进河源市紫金县凤安镇仁里村,在戴进芹女士家中促膝长谈,探寻村嫂合作社的产业振兴密码;走进村嫂农民种养生产合作社,亲手体验艾粄制作的传统匠艺,在艾草的清香中触摸乡村发展的脉动。

作为合作社的发起者,戴进芹的创业故事,如艾草般质朴却充满韧劲。本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她,目睹村里留守妇女 “守着土地难增收” 的困境,毅然放下清闲,牵头组建合作社,带着 8 名姐妹踏上创业路。2018 年,她敏锐嗅到艾粄里的商机 —— 这道承载客家记忆的传统美食,或许能成为乡亲们的 “致富草”。她挨家挨户说服姐妹们,用 30 亩荒地试种艾草,从单一艾粄到艾草茶、艾草精油,一步步蹚出艾制品的产业链。“不让土地荒着,不让姐妹闲着”,这句带着泥土气息的承诺,成了她们闯过重重难关的精神火把。

创业路上,考验接踵而至:初期缺技术,合作社成员就抱着农技书啃,在田埂上反复试验,看艾草在不同节气里的长势;销路遇瓶颈,戴进芹便背着样品跑市集、闯展会,被拒绝了就笑笑说 “下次再来”,帆布包里的样品换了一茬又一茬,脚步却从未停歇。2022 年,直播带货浪潮冲击线下市场,年近六旬的她又拿起手机学起新媒体,对着镜头练话术、试 AI 路演,最终带着合作社在创客大赛中斩获佳绩,为艾制品敲开线上销路的新大门。

身兼县人大代表的她,不仅是产业振兴的 “领头雁”,更是村务治理的 “贴心人”。村容整治中,她带着村嫂成立卫生检查队,自掏腰包设奖励,让 “门前三包” 从规定变成村民的自觉;邻里有纠纷,她总能拉着双方坐下唠家常,用情理化解矛盾,成了村里公认的 “和事佬” 与 “连心桥”。如今,合作社已带动数十名妇女稳定就业,姐妹们在田间地头挣得收入,更在村务议事会上大胆建言,成了乡村发展的 “智囊团”。

图为戴进芹女士为队员们讲述仁里村村嫂生产合作社的创业历程

18 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进合作社生产车间,艾草的清香扑面而来。在村嫂们的手把手指导下,队员们分工协作:有的清洗艾草,看嫩绿的叶片在清水里舒展;有的调制馅料,把花生、芝麻的醇香与白糖的甜润细细拌匀;有的学习揉面,感受艾草汁与糯米粉在掌心融合的温润。从选材到包制,从传统配方的坚守到创新口味的尝试,村嫂们把每道工序的讲究娓娓道来,车间里的欢声笑语与艾草香交织成动人的乐章。

图为实践队员们正在制作艾粄

活动尾声,戴进芹望着忙碌的青年学子,眼中满是期许:“乡村特色产业就像这艾草,得有新鲜血液浇灌才能长得旺,盼着你们年轻人能接过接力棒,当乡村振兴的领头人。” 队员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将发挥专业所长,用互联网技术为艾粄等乡村特产插上 “云翅膀”,让客家味道飘向更远的地方。

图为村嫂合作社工作人员与“同心振乡”实践团队合照

此次实践,团队不仅见证了村嫂们扎根乡土的奋斗担当,更在艾粄的香甜中领略了传统美食的文化底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在戴进芹这样的带头人引领下,在青年力量的接续参与中,仁里村的艾草香正越过山岭、飘向更广阔的市场。那缕清香里,有匠心传承的温度,有产业振兴的活力,更有乡村未来的无限可能 —— 这条康庄大道,必将越走越宽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玉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