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一度电”支教团用专业之光点亮滇南山野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02 23: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秋月   阅读 24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5日至29日,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度电”支教团的8名大学生,深入云南省开远市灵泉中心校的白打、份玉、老邓耳、洒红口四个深山教学点,用14天的时间完成了一场以“专业赋能成长”为核心的暑期支教。这场行动不仅为山区孩子带来了知识的甘霖,更在教与学的双向奔赴中,诠释了乡村教育的温暖可能。

作为高校“三下乡”品牌项目,这支队伍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学科优势与山区需求深度融合。他们跳出传统支教的零散化模式,精心构建了覆盖科普教育、文化传承、艺体美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的五维课程体系。依托核科学专业背景设计的核电科普课,用“火电与核电”的环保对比引发思考,搭配“毛细现象观察”“静电吸纸”等趣味物理实验,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可触可感;书法课与蜡染体验延续文化根脉,音乐教唱与团体游戏滋养身心,心理素拓与安全课堂则为成长筑牢屏障。14门课程环环相扣,既贴合山区孩子的认知特点,又彰显着高校服务社会的专业自觉。

14天的朝夕相处,让支教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递,成为一场师生共同成长的旅程。孩子们在实验台前的专注、素拓时喊出“最棒的团队”的自信、用苗语向老师表达的谢意,以及拉着老师穿梭田埂分享山间乐趣的纯真,都藏着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而支教的大学生们,则在孩子“急哭仍坚持写完书法”的坚韧里、在“差异只是经历不同”的朴素认知中,读懂了教育从来不是单向输出 —— 他们带来了知识,却收获了更珍贵的礼物:对“温柔看待世界”的深刻领悟。

这场双向奔赴的温暖,在7月29日的结课仪式上达到了高潮。孩子们骄傲地展示着14天的成果:工整的书法、充满想象的手作、细致的实验报告,这些作品里藏着他们悄然生长的力量。灵泉中心校老师用一曲《开远欢迎你》传递谢意,校方则肯定了支教活动对拓宽山区教育边界的意义。当孩子们换上绚丽的民族盛装,与支教老师在游戏中欢笑相拥,“语通华夏,核启新章”的团队理念,在这一刻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此次支教能够顺利开展,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托举。广东舍曼慈善基金会的全程赞助提供了物质保障,开远市灵泉中心校的全方位支持奠定了实施基础,州、市融媒体中心的跟踪报道则让深山里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14天里,团队累计授课超200课时,覆盖70余名学生,每一堂课都像一粒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科学、艺术与梦想的可能。

如今,支教团的脚步已离开滇南山区,但那些被点亮的眼睛、被拓宽的视野,以及师生间悄然生长的情谊,都成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印记。华北电力大学“一度电”支教团的实践,不仅是一次用专业服务乡村教育的尝试,更印证了教育的本质 —— 当知识与真诚相遇,当专业与乡土相连,微小的光也能汇聚成照亮未来的炬火,而那些播撒在山野间的种子,终将在时光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秋月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