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科学子“三下乡”描绘夏布非遗文化里的崭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31 16: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秦秋菊 李丹   阅读 2.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深入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25年7月11至2025年7月15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夏布织梦·古镇新生”社会实践团走进“中国夏布之乡”--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夏布小镇及周边地区,开启了一场以宣传夏布文化为主的实践之旅。实践团成员们通过探访非遗技艺、调研产业发展,派发问卷调查等形式,用青春力量探寻夏布与古镇共生共荣的新路径。

一、触摸脉络,传承千年技艺

夏布,以苎麻为原料、经手工织就的古老技艺,流淌着千年的文化血脉。7月11日上午,在夏布小镇客家移民夏布馆,实践团成员们沉浸式观摩了夏布制作的全流程:从苎麻剥制时的细致分拣,到绩纱环节的巧手捻线,从上机织布时的经纬交错,再到印染定型后的色彩绽放,每一步都凝聚着老匠人的心血。学子们围坐于织布机旁,深深感受到老一辈对传统的坚守。其中一位成员感叹到:“每一件夏布成品,都凝聚着老一辈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图为夏布传承人织布场景

激活资源,探索振兴路径

除了深耕夏布技艺,实践团于7月11日下午还走访古镇老街、特色商铺及文化场馆,调研夏布产业对古镇经济的带动作用。在与古镇商户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当地正通过“夏布工坊体验游”“非遗手作市集”等形式,吸引游客驻足消费,不少村民凭借夏布制作、销售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通过与夏布从业者座谈,团队清晰把握夏布文化传承痛点,为后续实践筑牢认知根基。实践团结合专业知识,讲述夏布故事,助力当地文旅品牌走向更青年更广阔的舞台。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夏布材质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夏布从业者

三、问卷洞察,锚定文旅融合方向

7月12日,为助力夏布非遗文旅发展,团队针对游客开展问卷调查。成员们在景区、非遗工坊等地,面向不同年龄段游客发放问卷,围绕夏布工艺认知、产品需求、体验期待等维度采集数据。经分析,团队发现游客对夏布织造体验兴趣浓厚,但存在“认知浅、互动少” 问题。基于调研结果,团队为小镇提出 “强化沉浸式展示、开发实用文创” 等建议,精准锚定文旅融合发力点。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图为实践团到达夏布小镇调研合照

、夏布宣讲,传播非遗文化种子

7月13日,实践团走进荣昌区当地少年宫,开展以夏布文化知识为目的的宣讲。实践团队长化身传播文化的使者,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文给孩子们讲述了夏布的起源以及基本工序。同时,课堂中的积极互动环节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对夏布故事的兴趣,活动最后,孩子们表达自己要做夏布传承人的决心,希望为夏布的传承带去崭新的力量。这场宣讲不仅让非遗文化触达童心,更展现重人科学子的时代担当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进行夏布文化宣讲

▲图为夏布文化宣讲合照

青春聚力,共绘新生蓝图

7月14日-7月15日,实践团成员充分运用专业,为进一步传播夏布,做了创新的宣传手段,团队将夏布元素融入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出印有夏布纹理IP形象以及的钥匙扣、贴纸、抱枕等周边,这些措施有利于拓宽了夏布的传播路径与受众群体。

▲图为实践团成员设计的夏布IP形象

▲图为实践团成员设计的夏布IP形象文创周边

实践团负责人李丹表示,此次三下乡之行,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夏布是古镇的根与魂,而年轻力量的加入,能为这份传承注入新动能。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夏布小镇的夏布产业发展,用专业所长助力夏布的新生,让千年技艺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为古老夏布文化焕发时代活力贡献青春活力。

通讯员:秦秋菊 李丹

摄影:冉丰屹 陈雪 刘静如

IP形象设计:陈熔熔 薛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秦秋菊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7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