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瑶乡绘梦”实践团:青春赋能瑶乡,绘就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27 14: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彩霞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瑶乡绘梦”实践团作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重要力量,于2025年暑期深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开展以“千生连千村,服务千万户”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团队通过直播助农、非遗传承、科技赋能、文旅规划多元形式,为乳源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书写了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的精彩篇章。

直播助农:让乡土滋味走出大山

7月1日清晨的一六镇农贸集市,恰逢传统墟日,“瑶乡绘梦”实践团的直播镜头聚焦于此。从活蹦乱跳的胡须鸡到清香扑鼻的“拿比特”西瓜,从手工舂制的瑶族糍粑到泛着漆样光泽的野生灵芝,队员们用生动的讲解与沉浸式体验,将瑶乡特产推向云端。这场直播不仅突破10000+点赞量,进房率较同类主播高出60.19%,更让“拿比特”西瓜的轻薄瓜皮、清甜多汁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随后,实践团走进下社村瓜田,直播镜头跟随秦师傅记录“拿比特”西瓜的种植秘诀——从4-5月的精准播种到7-8月的丰收,从分阶段控水到木棍标记幼瓜,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乡土智慧。

此外,团队还在一六镇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专场直播间,乳源灵芝、赤松茸等特色产品与乐夫炮楼、阳光湖农旅公园等文旅资源同步推介,实现了“农产品+文旅”的双向赋能,助力乡村产业升级。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直播介绍当地农产品

非遗传承:让瑶乡技艺焕发新生

在雕子塘村的瑶寨里,国家级非遗瑶绣传承人邓菊花老师手把手指导队员刺绣技艺。黑蓝白布为底,五色丝线为笔,反面交叉、斜绣等技法在指尖流转,无需底稿却能绣出精美图腾,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文化密码。“机绣可以创新,但手工绣是根是本,藏着我们瑶族人的情感。” 邓奶奶的话让队员们深感非遗传承的责任重大。

不止瑶绣,实践团还探访了肖建华师傅,他是苦爽酒(瑶爽酒)与烟熏腊肉的韶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用26种中药材制成酒曲,经七道工序酿出的苦爽酒,甜中带苦,温润滋补;而本地土猪经盐腌、经8个月烟熏制成的腊肉,油亮红棕,承载着瑶乡的烟火温情。

在年轻瑶医江会荣的讲解中“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瑶药口诀朗朗上口,104种草药的背后,是瑶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智慧。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邓菊花老师学习瑶绣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听肖建华师傅讲解“苦爽酒”的制作流程

科技赋能:让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在结洞茶厂的茶园里,团队将科技理念融入制茶全过程:指导茶农采用“提采法”采摘一芽二叶,确保鲜叶完整;优化萎凋槽摊放方式以激活酶活性;揉捻环节遵循“轻重轻”要领,提升成条率;发酵时通过透气孔、两次翻面保证均匀度。这些改良建议为传统红茶工艺注入新活力。

而在为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以“新式调饮进社区”的实践活动。队员们教居民挑选茶叶、把控水温,用本地食材制作创意茶饮,金黄的柠檬茶酸甜适中,赢得居民点赞。展现了科技服务民生的实效,这正是科技知识在乡村中注脚。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茶厂制作茶叶

文旅规划:让瑶乡风光串珠成链

实践团的脚步遍布在一六镇的山水,最终勾勒出了一条特色旅游线路:清代双拱古桥承载历史记忆,阳光湖农旅公园的“雾培”技术展现智慧农业魅力,鱼鳞坝的飞瀑与西瑶彩田的稻浪相映成趣,雕子塘瑶寨与非遗文化引人探寻。

乐夫村的炮楼前,斑驳的墙体诉说着红色往事。1925年成立的农民协会、1927年农军依托炮楼的武装斗争、“西水暴动”中村民的浴血奋战;实践团成员在“百年党史路”上顿足体悟,在王睿老师“把个人理想融入家国事业”的寄语中,深刻理解了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意义。

这条线路串联起自然景观、红色资源与民族文化,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阳光胡农旅公园的“雾培”技术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乐夫炮楼

从集市直播到茶园研学,从非遗传承到社区服务,“瑶乡绘梦”实践团以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扎根一六镇,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指导老师王睿表示:“青年学子要将理想融入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芒。”未来,“瑶乡绘梦”实践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为“百千万工程”贡献更多青春力量。(通讯员:李彩霞 黄小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彩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