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刘柏伶)7 月 23日,榆林学院研究生院 “青衿扎土润乡野,赋能振兴共芳华” 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榆阳区鱼河峁镇柏盖梁村党群服务中心,继续开展暑期 “三下乡”义务支教活动。作为特色课程之一,硬笔书法课旨在让村里的孩子们感受汉字之美,提升书写能力,为乡村教育注入浓厚的文化气息。
课程伊始,志愿者先从基本笔画讲起。“横要写得平稳,像一条地平线;竖要写得笔直,如同一根电线杆……” 队员边说边在黑板上示范,一笔一划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点、横、竖、撇、捺,这些看似简单的笔画,在队员的讲解下变得鲜活起来。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地看着队员的每一个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图为志愿者教学生用笔
志愿者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写 “点” 时,告诉孩子们 “点就像小雨滴轻轻落在纸上”;教写 “撇” 时,形容为 “像一把小勺子”。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重点培养他们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并且结合他们已有的识字量,讲解笔画在不同汉字中的变化和运用,引导他们思考 “为什么这个字的横要写得长一些,那个字的竖要写得短一些”,在观察和练习中,体会汉字的结构美,着重提升他们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
▲图为志愿者一对一指导硬笔书法
示范结束后,志愿者们为每个学生分发了硬笔书法练习本和铅笔,耐心地在一旁指导。“这个横写得有点斜了,再调整一下”“竖要写直,用力要均匀”…… 志愿者们手把手地纠正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书写方法。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笔下的笔画越来越规范,一个个工整的汉字跃然纸上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们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并为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了书法练习套装作为奖品,鼓励他们继续坚持练习。
▲图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让乡村学生近距离感受硬笔书法的魅力,低年级的兴趣被激发,高年级的书写能力得到提升,这是在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基础。这堂硬笔书法课,不仅让墨香飘满了柏盖梁村的课堂,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榆林学院 “服务地方、奉献社会” 的办学理念。当兴趣转化为坚持的动力,当书写连接起文化与生活,这些在乡野间播撒的书法种子,终将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底气。毕竟,乡村的未来,既需要科学的光芒,也需要文化的滋养,而这样的实践,正让文化赋能乡村教育的画卷,在黄土高原上徐徐展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柏伶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