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数字设计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以艺为桥点亮乡村暑期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23 10: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柏鑫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柏鑫 陈小朋)7月14日,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镇政府文化活动室里,稚嫩的童声打破宁静。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艺路同行·数绘乡兴”实践团的“七彩假期·爱心托管”暑期课堂正式开班。10名实践团成员以结对施教与分区特色教学模式,为当地孩子带来集课业辅导、艺术启蒙、安全守护、文脉传承于一体的暑期盛宴,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动能。

课业与艺术交织,筑牢成长基石

开班仪式上,实践团成员逐一亮相,以“大老师”负责课程统筹、“小老师”结对3-4名孩子的模式,实现按年龄段精准施教。课堂上,“小老师”们用趣味讲解破解数学运算、语文阅读等难题,让讨论声与答疑声交织成高效学习的乐章;午后的普通话课堂里,“一对一”发音纠正与“声调魔法变变变”游戏相映成趣,在轻松互动中帮孩子们感受语言魅力。

“变叶为宝”生态书签制作课更成了自然与艺术的交汇点。实践团引导孩子们观察树叶形态纹理,将普通叶片转化为创意书签。孩子们在穿绳、压膜的过程中提升手工技能,更通过触摸叶脉纹路加深对植物特性的认知,让绿色理念与实践智慧同步生长。

图为实践团为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龚由芸 供图

安全与心灵同守,守护童心绽放

7月16日,特色课堂再添温度。防溺水情景剧《岸边的守护》中,“小老师”们用夸张的动作演绎野外游泳的危险:“小航”挣扎的身影让台下屏息,“救生员”的规范救援动作引孩子们争相模仿。这场沉浸式表演不仅普及了防溺水知识,更串联起出行安全、网络防护等全方位常识,让安全意识在共情中扎根。

心理健康课堂上,“心情脸谱”创作成为情绪的调色盘。5岁的小朋友先用红色涂满脸谱表达对弟弟弄坏画册的愤怒,又在引导下添上黄与蓝:“弟弟道歉了,现在不生气了。”从“情绪小怪兽”认知到“交朋友的魔法”分享,实践团以艺术创作打开心灵窗口,帮孩子们搭建起健康的心理防线。

图为小朋友们绘制的心情脸谱。龚由芸 供图

传承与童心相融,共绘乡土韵致

7月17日的漆扇制作课上,实践团成员用PPT展示漆扇历史后,孩子们围站在桌前,用天然颜料在素白扇面上创作。“可以想画四面山的瀑布吗,这样不仅好看,而且妈妈干活累了也可以给妈妈扇风。”8岁的小朋友专注地给扇面涂着蓝色,颜料沾到指尖也不在意。他举着晾干的作品说:“原来这就是非遗,真有趣。”

在植物拓染活动里,孩子们收集树叶、花瓣,用小锤轻敲固定在白布上。“看,这片银杏叶的纹路像小扇子。”孩子们看着白布上浮现的叶片轮廓,惊喜地拍手。实践团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感受自然之美与非遗技艺的融合。

在文化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们结合江津区红色文化与四面山历史开展生动宣讲,以传统艺术为纽带,通过京剧脸谱创作,用色彩与纹路诉说本土故事;通过红色主题黏土手作还原革命场景,让指尖技艺承载红色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传承文化根脉。

图为实践团带孩子们完成漆扇制作。龚由芸 供图

“七彩假期·爱心托管”暑期课堂时光是如此短暂又充实,实践团成员陈小朋感慨到,“早起的七天,走不完的路,拍不完的照片,写不完的新闻稿,在某一刻真的很累,但是没有后悔,每一瞬间都是有意义的。

图为实践团与孩子们的合照。柏鑫 供图

”从课业辅导到艺术启蒙,从安全守护到心灵关怀,从传承发展到乡土韵致,“艺路同行·数绘乡兴”实践团以专业所长架起城乡联结的桥梁,不断深耕特色教学,用教育点亮童心,让童声与乡韵共鸣,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共同绘就成长的亮色。

通讯员:柏鑫 陈小朋

摄影:龚由芸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柏鑫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