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红岩铸魂乡土情,机械赋能振兴梦”社会实践团深入重庆江津区白溪社区展开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1 21: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路天泽   阅读 45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路天泽) 留下科技种子,带走泥土芬芳。2025年7月7日至10日,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红岩铸魂乡土情,机械赋能振兴梦”社会实践团深入重庆江津区白溪社区,展开为期四天的“科技赋能+思想铸魂+文化浸润”立体化实践,以专业和热忱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伊始,谋定后动。7月7日上午,服务队与村干部召开校地乡村振兴对接会,深入沟通活动细节、资源需求与预期目标,明确科创实践、包装设计、思想引领等小组分工。队员们随即走村入户,预告科普课堂、工业精神宣讲及特色农产品包装评选会。下午分组行动:一队深入农户,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农机具使用、维护及小型机械化改造需求,收集“机创”一手资料;包装设计组走访农户与电商企业,“诊断”江津李子、米花糖等包装痛点;科创实践组在村活动中心展示3D打印技术,并为乡村青少年开设趣味课堂,用循迹小车演示自动控制原理,悄然播撒科技种子。

▲图为科创实践组同学进行机创走访调研

7月8日,实践进入高潮。包装设计组全天投入,将机械美学融入乡土特产,为江津李子、米花糖等设计兼具实用、美观与文化特色的新方案。下午的农副产品包装评选会气氛热烈,村民、电商从业者与学子共同评议,碰撞提升附加值新思路。安全与廉洁教育深入人心: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诈骗陷阱时时有,防范之心常常留》和《“溺”莫走》,以贴近生活的剧情将防诈骗、防溺水知识烙印在村民心中;“清风沐心田,廉洁守初心”廉政教育活动,通过案例讲解筑牢思想防线。“农业科技改变农村生活”主题课堂,用数据案例展示科技重塑农业的力量,激发村民兴趣。傍晚的“‘包’你满意,‘械’手助农”电商专场,学子化身“带货主播”与顾问,指导村民利用新包装和渠道拓展销路。思想引领组继续宣讲重庆工业精神,讲述奋斗基因在新时代的光彩。科创实践组将创新课堂搬进乡村小学,智能避障小车的演示引来阵阵欢呼。同时开展的青少年科技体验(如筷子搭桥)、“假期公益托管营”(提供儿童看护与课业辅导)传递着温暖关怀。


▲图为包装设计组同学的电商专场

7月9日,实践聚焦深度互动与成果升华。上午,科创实践组将“实件下乡”推向高潮:同学们通过拟人化的NAO机器人演示揭开人工智能面纱,另一些同学则以生活化案例展示AI应用,有效激发青少年创新兴趣。思想引领组走访老党员和困难家庭,聆听时代故事,调研实际需求;流动宣讲团在村头巷尾深情宣讲重庆老工业城市的辉煌历史与坚韧精神,播撒“重钢精神”“长安精神”薪火。下午,庄重的总结仪式为活动画上句点: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确立长期合作机制;村民赠送的锦旗和双方交换的感谢信,承载着真挚谢意与深厚情谊,标志着智慧与乡土深度融合的新起点。

▲图为思想引领组同学开展NAO机器人科普小课堂

7月10日返程前,实践队参观研学当地现代化企业车间,感受智能制造魅力;随后走进红色文化遗址,通过珍贵文物和感人故事重温峥嵘岁月,体悟革命先辈崇高理想,为实践注入强大精神内核,明晰新时代历史责任。

▲图为全体同学参观聂荣臻陈列馆

四天紧凑而充实,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从精准对接的调研到田间地头的农机问诊,从包装设计评选到安全科普情景剧,从AI、智能小车展示到廉政教育、工业精神宣讲,从聆听老党员故事到红色遗址洗礼……每一步足迹都印刻着青春奉献,每一项成果都凝聚智慧汗水。这不仅是能力锤炼,更是精神升华。学子们带走了泥土芬芳和乡亲嘱托;留下了科技种子、发展希望和深厚情谊。当青春理想与乡村振兴奋力同频,当机械精密与山乡活力紧密啮合,一幅人才回乡、科技兴乡、文化润乡的壮美画卷正在希望的巴渝大地上徐徐铺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路天泽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