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滋润心田,健康理念融药乡间。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推动医学生深入基层,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红医映皖,医路兴乡”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入六安市霍山县,用青春医学生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将健康理念、红色文化、中医药知识有机结合,以“健康科普+红色教育+中医药调研”三位一体模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健康科普进乡村,医教结合护成长
实践团在霍山县科技馆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健康科普活动,成员以“童趣化” 方式讲解心肺复苏“黄金 4 分钟”、海姆立克急救法“剪刀石头布”口诀等知识,配合专业人体模型进行直观演示,团队邀请孩子们上台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当三年级的孟乐乐成功在模拟人上完成胸外按压时,围观的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确保儿童们掌握正确操作技巧。
同时,活动还系统地带领儿童们学习七步洗手法、人体基本骨骼结构、体重管理及夏季防溺水安全常识,全面提升儿童的安全自护意识和健康生活能力。此外,队员们通过五禽戏展演、武术互动传递“运动即良医”的健康理念。收官环节,孩子们将沾满颜料的七彩手掌印在队旗之上,犹如绽放的健康之花,昭示着红医精神的生命力在新一代心中扎根生长。
二、红色教育铸医魂,义诊服务践初心
在党的生日之际,实践团赴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学习革命历史。在斑驳的史料文物前,成员们重走大别山红色奋进之路,从破旧药箱、战地诊疗记录等实物中,体悟战火中淬炼的"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红医真谛。
带着这些感悟,队员们随后在古桥畈村、落儿岭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老党员开展“赤心融皖医路行”主题义诊,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等服务,将“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结合,耐心解答村民疑问,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义诊间隙,老党员深情分享奋斗故事,团队成员在聆听与服务中,更加深化了对“以医学专业知识真诚服务人民群众”这一初心使命的理解与认同。
看着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团队成员梁一凡不禁感叹道:“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以致用,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红医精神传承的意义。”其他成员亦纷纷表示,通过亲身体验,红医精神不再只是口头上的概念,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实践。
三、中医药调研探新路,科技赋能促传承
实践团走访霍山清沟石斛原种保育基地,实地考察了“仿野生 + 科技”相结合的新型种植模式。基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该模式如何通过精准环境调控提升石斛品质,有效激活了作为“十大皖药之首”的霍山石斛产业链活力,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团队成员们认真学习,深刻感悟“霍山石斛”为代表的中医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访谈磨子潭中医院院长汪孝麒时,针对中医人才断层问题,提出“传统技艺带教+现代健康管理”融合的传承思路。团队表示,将充分梳理此次调研成果,形成专业报告,致力于推动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与普惠可及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更紧密的结合,服务乡村振兴。
此次活动在霍山形成三重实践印记:“科普课堂点燃乡村健康火种”、“红医洗礼筑牢为民服务根基”、“中医药调研探索产业振兴路径”。未来,学院团队将以深化校地战略合作为关键纽带,积极推动此次调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持续深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让历久弥新的红医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价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一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