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医翎凌云宣讲团玉溪市人民医院实习专场宣讲活动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5-07-19 20: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本模、李张永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18日,昆明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医翎凌云宣讲团”走进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暨玉溪市人民医院,为百余名即将上岗的实习医护开展“‘医’心报国·‘核’你同行”主题宣讲。活动旨在激励广大青年坚定信念、传承精神、投身强国伟业,对标《关于遴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公告》文件要求,通过核工业精神与医学使命的深度融合,围绕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两弹一星”背后的科学巨匠及精神解读等多方面展开,激励新一代医者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图为活动现场大合照 李波 供图

照片墙上的精神传承:互动开场引出主题

活动开场,宣讲团成员余若歆通过电脑大屏幕展示了一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照片墙。她以互动提问切入:“这些照片里藏着新中国最珍贵的‘精神密码’,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前排李同学举手回答:“这张是于敏院士!我曾经看过电视剧《功勋》里面雷佳音饰演的于敏先生,剧中于敏先生曾因为要秘密投身到我国核事业当中,好几年见不到家里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因为于敏先生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导致回来时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自己,好不容易有短暂的时间回家陪陪家里人,有一次他的儿子于辛想人自己的爸爸陪自己放一下风筝都没有时间”。余若歆点头补充其他几张照片的人物故事,并做出引入:“正是这种‘做隐姓埋名人’的担当,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而今天,我们医学生的使命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从科研精准到诊疗规范,从团队协作到守护生命。”

图为宣讲团成员余若歆与观众进行互动 罗先枚 供图

核工业发展历程:从创建到强国之路

宣讲团以中国核工业“三个三十年”的发展为主线,聚焦和平利用核能的转型。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成功召开,作出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策,我国核工业由此创建。1955-1985年,我国建立起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研制成功“两弹一艇”,打下核电发展基础,期间经历了核工业主管机构演变、决策选址金银滩、成立中央专委等重要事件。1985-2015年,以核电为标志向市场化迈进,研发“华龙一号”,实现三代核电自主化,且核电走出国门。2015年至今,目标是建设先进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和推动我国建成核工业强国。宣讲团强调:“核工业的‘大力协同’精神,正是医疗多学科会诊(MDT)的雏形。”

图为宣讲团成员李张永介绍我国核工业发展历程 黄爱婷 供图

郭永怀事迹:用生命诠释忠诚

在“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的事迹环节,宣讲团以医疗场景类比其精神。郭永怀是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1956年冲破美国阻挠回国,为核弹、导弹、卫星实验贡献巨大。1968年因飞机失事牺牲,他与警卫员用身体护住重要文件。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烧毁资料不留隐患、隐姓埋名献身核武事业、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等行为,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宣讲团指出,他烧毁资料的严谨堪比手术器械的高压灭菌规范,高原坚守的身影映射医护人员穿防护服连续作战的奉献。现场播放的纪录片片段引发观众共鸣。

图为宣讲团成员罗先枚解读“两弹一星”精神内涵 程文剑 供图

解读“两弹一星”精神:爱国奉献与创新协同

宣讲团深入解读“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该精神在1999年9月18日表彰科技专家大会上首次提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体现在研制者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连,众多科学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归国,甘当无名英雄甚至献出生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表现为在极端艰苦环境中攻克难关,凭借科学精神突破技术壁垒;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彰显在全国多地、多部门团结协作,推动中国科研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图为宣讲团成员黄爱婷介绍核技术的医疗应用 杨娟叶 供图

医学启示:精神融入职业实践

宣讲团介绍了身边的“两弹一星式”人物,如“两弹一星”精神的践行者郑林,“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及抗疫医护群体,他们分别践行了艰苦奋斗、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等精神,为实习医护树立榜样。结合医学领域,宣讲团强调“两弹一星”精神对医学生的启示:在校期间筑牢根基,埋下“精神种子”;未来从医知行合一,让精神“落地生根”,融入职业信念。同时,阐述了核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核辐照灭菌、X光机、CT设备等,展示核技术与医疗健康的密切联系。

图为宣讲团成员杨娟叶介绍身边的“两弹一星式”榜样 余若歆 供图

结语:青春动能汇聚强国力量

图为宣讲团成员和见习成员在讨论室合照 李张永 供图

从罗布泊的惊天雷鸣到监护仪的平稳波动,守护生命的“蘑菇云”正在病房升起。“两弹一星”事业是我国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完成的辉煌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宣讲活动是医翎凌云宣讲团结合专业、弘扬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成功实践,生动传递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磅礴力量。宣讲团成员表示,未来将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指引,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信念,创新科普形式,深入更多场景开展高质量宣讲,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徐本模 李张永

图片 | 李波 程文剑 李张永 杨娟叶 余若歆 黄爱婷 罗先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张永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