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刘赪秀 朱欢 温梓皓)“我们是传承人,你们也是传承人!”瑶族长鼓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桥辛二公为实践团的长鼓元素瑶银文创产品点赞时,一旁的徒弟唐宝动情地对实践团的同学们说。这是他的期许与寄语,更是对实践团连续三年暑期扎根连南瑶族自治县所作出成绩的肯定。
▲图为瑶族长鼓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桥辛二公鉴赏长鼓元素瑶银文创产品
近日,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珠宝学院创新赋“瑶”,“银”领振兴实践团再次走进连南瑶族自治县。发挥专业技能,聚焦瑶银产业,借势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助力瑶族文化传承与瑶银产业创新。
三年来,团队深入瑶寨,与当地居民广泛交流;访谈瑶族非遗专家和学者,学习瑶银的历史文化;走访当地银匠和消费者,总结当地市场需求;发放近千份调研问卷,寻找瑶族银饰传承与创新的痛点和难点。
每一年,实践团都会带着新的任务目标,厚积薄发、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夯实产学研全链路实践成果,为连南瑶族银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经典符号梳理,AI赋能文创焕新
实践团深入挖掘瑶族文化瑰宝,系统梳理出瑶族银饰五大类别的22个经典符号,不仅得到了连南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官方认证,更受邀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专区展出,标志着团队学术研究与非遗保护实践实现了深度融合。
▲图为实践团整理的瑶族银饰五大类别22个经典符号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专区展出
实践团持续完善充实数字化瑶银产品IP库,广泛收集整理瑶银文化设计元素,以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为创意核心,积极拥抱科技,借助AI工具设计瑶银产品,累计设计了340余款瑶银文创作品,并制作了100余款成品,以求满足新时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种创新设计方法,团队联动连南团县委的“连南夜校”活动,团队指导老师朱欢副教授在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为当地相关行业从业者开设了“解码连南瑶族元素:传统与AI驱动的设计创新之旅”主题讲座。围绕连南瑶族典型文化元素概览、瑶族经典元素现代设计融合路径、AI赋能瑶族元素设计产品创新实践三点内容展开。讲座现场气氛热烈非凡,特别是现场实操环节,在队员的耐心指导下,学员们运用AI设计工具,快速生成了几十款精美的、富有瑶族特色的首饰、服饰、家具用品、文创产品等。“以前我们设计产品,主要靠手工绘图和经验积累,不仅效率低,而且创意也有限。现在有了AI工具,就像给我们的设计插上了翅膀,能够快速生成各种创意方案,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一位瑶银从业者学员激动地说道。
▲图为“解码连南瑶族元素:传统与AI驱动的设计创新之旅”主题讲座
不论是前两年的3D建模、3D打印技术,还是AR虚拟试戴技术,实践团都在身体力行地用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科技赋能瑶银从业者,努力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瑶银产品的品质与制作效率,改善瑶银产品的互动营销体验,推动以销定产的预售制模式落地。
非遗市集展销,碰撞活化新机
作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团积极参与“跟着《瑶族舞曲》去旅行系列活动之2025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遗脉相承·圩见非遗”——非遗街圩市集,团队精心设置了瑶银文创产品展销区,那融入瑶银传统纹样、瑶族长鼓与瑶绣等元素的50余款瑶银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欣赏、询问与购买,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你们的产品戴起来轻盈灵动,既有瑶族的韵味,又时尚好搭~”有居民当场买下了首饰,更有不少居民纷纷表示喜欢这些新颖的款式,希望产品能够尽快量产,让更多人能拥有这样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感的瑶银饰品。通过与消费者的近距离接触和交流,团队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市场反馈信息。这些反馈将为后续瑶银文创产品的优化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使产品更加贴合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图为实践团在连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非遗街圩市集展销瑶银文创产品
青年合作共赢,助推成果落地
在本次实践中,00后实践团大学生与95后瑶族非遗经纪人房欣展开深度合作。房欣经营着拾月拾陆瑶族(非遗)文创园和瑶艺堂,在瑶族文化传承与文创产业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00后大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创意优势,为其捐赠了78款价值3.9万元的瑶族元素首饰设计图。
▲图为瑶族元素首饰文创产品设计图捐赠仪式
同时,实践团发挥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珠宝鉴定与营销方向))的策划营销技能,持续借助数智化新平台新渠道优势,借助探索“瑶银+新媒体+电商”新型业态,助力瑶银非遗文化传播的边界得以极大的拓宽和融合。他们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供销社电商中心,利用瑶艺堂的抖音号进行直播销售,他们详细介绍每一款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背景,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购买。他们也将50款瑶银文创成品留在了瑶艺堂线下展销。房欣表示:“大学生的创意和新技术帮我们打开了销路,也让非遗传承有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图为实践团直播销售瑶银文创产品
三年来,“创新赋‘瑶’,‘银’领振兴” 实践团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在瑶银文化传承、瑶银文创产品开发、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的“设计研发-技术升级-市场推广-人才培养”全产业链活化模式,为瑶银非遗可持续传承打造了可复制的“广职大方案”。未来,实践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在助力当地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温梓皓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