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日青衿行,一脉茶香续新篇 —— 广东培正学院茶逸“茶香四逸”实践团探寻乡村振兴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19 01: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慧丹   阅读 4.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邓慧丹) 以青春之力唤醒茶香古韵,用实践之行探寻振兴路径。2025年7月5日至18日,茶逸“茶香四逸”实践团以茶为媒,于潮州饶平与汕头金平光华茶博园写下青春振兴答卷——指尖触非遗,跨界焕产业,让每片茶叶都成为勾连传统根脉与未来可能的文化密码。

手工系列:焕发茶韵新彩

在光华茶博园,队员们对茶渣展开创新探索,将茶渣变废为宝:将干燥茶渣与艾草混合,缝制成清香驱蚊香囊;融入皂基与水,经凝固、脱模,制成可嗅茶香的香皂。这些尝试让茶香以新态融入人们的生活,亦为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拓开思路。

图为茶渣DIY系列活动

图为茶渣DIY系列活动

队员们还体验了非遗美食红桃粿的制作过程,从揉制面团到包入馅料,再到用模具按压出花纹,在动手实践中理解这一传统美食所承载的民俗寓意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为非遗美食——红桃粿制作

图为非遗美食——红桃粿制作

直播系列:拓宽茶香传播

在不夜山茶厂直播活动中,队员们打造新型直播模式,将专业知识融入讲解,解析不同茶品的独特魅力。这场直播累计吸引千余人次观看,销售额超3500元,成功跻身全国茶叶销售小时榜第十五名

图为不夜山茶厂直播

图为不夜山茶厂直播

在汕头海滨路,队员们架起直播茶席,路人驻足品茗,围坐交流感受,线上观众亦通过直播参与其中,共同品味茶香,让茶文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传播。

图为汕头海滨路直播

图为汕头海滨路直播

探文系列:深悟茶魂内涵

汕头市博物馆藏着潮汕茶脉与岁月的故事:侨批含茶乡愁,工夫茶香漫时光,木雕纹合茶席雅趣。实践团在专家讲解下,静态文物与茶史场景在此间苏醒,泛黄侨批与古朴茶具交织出潮汕茶韵。

图为馆中寻脉

图为馆中寻脉

探访潮汕铁路旧址,似见华侨为家乡奔走身影,体会其实业兴邦之志;在红色交通线旧址,听闻茶箱藏情报的革命故事,洞悉茶文化中沉淀的精神力量。

图为旧迹寻踪

图为旧迹寻踪

调研系列:聚焦产业痛点

实践团走进潮州饶平金山村,村委的话里藏着茶叶产业的基层心事。5000亩茶园是300多户村民的“钱袋子”。虽有政府补贴、协会培训,但电商推广却像块硬骨头——村民不懂直播,投流成本高,试了的也难抓流量。满山好茶“走不出大山”,成了从田间到市场的第一道坎。

图为触摸产业根基,直击生产端痛点

图为触摸产业根基,直击生产端痛点

转战汕头光华茶博园,与茶商们围坐深谈。得知线下熟客稳,但线上路难走。存在客户信不过线上茶质、SC认证像道坎、直播不懂“养号”和节奏等一系列难题。销售端的难,和潮州生产端的愁呼应着,要让茶叶从田间飞上云端,还得打通标准化与数字化的关节,实践团收集的一手资料,为后续探索破局路径埋下伏笔。

图为聚焦销售终端,解析线上化难题

图为聚焦销售终端,解析线上化难题

图为大合照

实践成果与展望

十四日茶路漫行,队员们记录单丛茶风味,掌握“提手采”与古法制茶技艺,完成线上销售痛点报告,开展茶渣DIY活动,三场直播覆盖千余人次,助潮汕茶文化传扬。未来,实践团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行动,助力茶商破解线上销售难题,让千年茶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慧丹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4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