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吴依涵) 在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乡村振兴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的进程中,“云帆”资助理论宣讲团积极响应号召、笃行不怠。2025年7月16日,团队再度踏上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带着坚定的信念与饱满的热情,开启第六天实践之旅,将政策的温度与实践的力量注入乡村发展的脉搏,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继续书写奋进篇章。
课堂燃星光
在红色主题教育课上,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深情朗诵《悯农》、《长征》、《我们是新时代的好少年》,稚嫩却铿锵的童音,让“粒粒皆辛苦”的勤劳与节俭、“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坚毅与无畏、“强国有我”的朝气与担当一同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普通话推广课上,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结合《中国字中国人》歌曲学习手势舞动作。这两次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体验,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开展红色主题教育课
▲图为孩子们学习《中国字中国人》手势舞
红迹探寻行
在角坑村支部书记肖宜聪的陪同下,团队成员来到梅州岃古驿道进行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程。众人行至高处,俯瞰了角坑梯田,在层叠稻浪间体悟峥嵘岁月。沿途风光秀丽,路边的墙垣既记录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也收录民间传说,兼具红色文化底蕴与人文历史内涵。团队成员还前往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以及梅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调研组成员参观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
▲图为调研组成员参观梅州岃古驿道
访谈砺初心
角坑村村干部及团队成员一起拜访退役军人兼老党员肖昭芬并开展访谈,成员们在围坐深谈中详细了解到他的人生历程,深切感受到了他初心如炬、本色不改——当年已在县城置房,却毅然返乡建设,始终坚守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年近九旬仍坚持参加支部活动,这份执着令人动容。双方还围绕革命经历与党性修养深入交流,老党员的赤诚与担当令团队成员备受激励。
▲图为角坑村村干部及团队成员拜访退役军人兼老党员肖昭芬
环保知行录
生态环保课以垃圾分类为主题,通过趣味动画视频,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垃圾分类的环保小知识。为了让“垃圾分类、保护生态”的理念落地生根,课程结束后,团队成员开展“净滩护河”志愿服务行动,成员们沿河道徒步巡查,对沿岸的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进行清理与分拣,并投放至指定垃圾箱,以身体力行向孩子们示范“知行合一”的环保实践。
▲图为支教组成员开展生态环保课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净滩护河”志愿服务行动
影像绘春风
宣传组的成员们是团队的“记录者”。他们手持相机,穿梭在角坑村的各个角落,用镜头捕捉每个鲜活瞬间:老屋前晒太阳的老人、田埂上劳作的村民、巷弄里嬉闹的孩童,还有客家娘酒坊飘出的醇香场景。这些照片藏着村落的故事,让更多人读懂角坑村的烟火与温情。
▲图为宣传组成员工作照
后勤传温情
后勤组的成员们穿梭在各团队之间,以周全的服务为实践活动筑牢根基。课前细心备好教学用具,调研时帮忙搭起与村民沟通的桥梁;每日餐食的搭配、场地的清洁,各项具体事务均安排得井然有序。他们用默默的付出和可靠的保障,为整个实践活动持续输送着暖意与动能。
▲图为后勤组成员工作照
挥汗赛青春
趣味运动会上,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活力在每一处角落流淌。羽毛球网上,白色球影在阳光下划出灵动弧线,时而腾空、时而轻落;乒乓球台前,橘色小球在球网间来回穿梭,清脆的 “乒乓” 声与孩童的笑闹声交织成趣;篮球场上,拍球声此起彼伏,整个场地都洋溢着无忧无虑的朝气。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打乒乓球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打羽毛球
这个夏天,“云帆” 资助理论宣讲团的成员们怀揣滚烫热情奔赴乡野,携着青春朝气扎根基层。他们以热血担当为笔、以实践沃土为纸,在田埂地头绘就一幕幕动人篇章,为 “百千万工程” 注入青春动能。
撰文 | 吴依涵
图片 | 邝美玲 杨宝灵 陈世耀
一审 | 谢艺煌
二审 | 林佳凝 徐健鸿
三审 | 邓淑妍 邹美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佳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