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智绘,薪火井冈——华中农大信息学院实践团赴井冈山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7 20: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昕媛 董明轩   阅读 7.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月10日,实践团抵达革命圣地井冈山,开启为期九天的红色实践之旅。通过专题讲座,情景再现,实地教学等形式,青年学子们在行走中感悟红色精神,在实践中传承革命薪火。

情景再现忆峥嵘,红色班旗映初心

“经过三湾改编,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军队中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使党的政治领导真正深入到了军队最基层,凝聚了思想共识,提升了战斗力。从此,人民军队不仅有了纪律与组织,更有了坚定的方向与灵魂。”

7月11日晚,同学们进行了“三湾改编”的专题情景教学。以班小组为单位,师生们模拟红军连队重组过程,划分班内职务,进行民主选举,并集思广益设计班名、班旗、班歌与口号。其中,实践团成员刘昕媛同学以队名“信息智绘,薪火传承”为核心理念,创作了一面融汇红色精神与信息科技元素的班旗。队旗中,火焰与灯泡象征着理想信念照耀革命征程,电路芯片和二进制代码寓意着信息技术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一次创意表达,更是一场精神上的认同与凝聚。

正如革命年代的战士们通过“三湾改编”找到了组织归属与奋斗方向,同学们也在这次情境再现中深刻体悟到制度建设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演中学、学中悟、悟中行”。

队员们在“三湾改编”专题情景教学课上设计班旗 赵冰莹摄

初心讲述传信仰,家风流转映忠魂

信仰的力量,往往源自最真实的生活讲述;家风的传承,是一场静水流深的精神延续。7月13日上午,实践团成员齐聚井冈山“一号报告厅”,聆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装甲兵司令员赵杰之女赵继军女士以亲身经历讲述家庭的红色传承故事。她回忆父母在革命年代坚守信念、无怨无悔付出的经历,并动情提及弟弟赵建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的往事。她说:“信仰与牺牲,早已写进我们的家训。”第二位分享者是隐蔽战线英雄刘光典烈士之子刘玉平先生。他深情回忆父亲在抗战期间潜伏敌营、坚守隐秘战线的惊险经历,也讲述了母亲在身患重病期间依然坚定支持父亲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刘先生说:“家风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苦难中坚持,在牺牲中传承。”

一段段真实的记忆,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讲述,不仅带来历史温度,也让在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初心是什么”“信仰从何而来”。革命精神不是抽象的符号,它往往来自血脉相承的家风熏陶,更来自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

队员们在聆听“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专题讲座 夏雨珊摄

实地踏访追红迹,红军一日悟初心

7月14日清晨,实践团成员走进茅坪镇坝上村,开启沉浸式的“红军的一天”主题体验活动。大家沿着当年红军行军的足迹徒步前进,翻山越岭、跋涉前行,在汗水与脚步中切实体会革命先辈征战路上的艰辛与坚定。中午时分,同学们走进当地农户家中,亲自体验当年红军简朴的就餐方式,动手准备原始食材,尝试制作红军餐。在柴火灶边、土锅铁铲之间,大家感受到革命年代物资短缺、条件艰苦下坚守信仰的不易。

下午,同学们前往黄洋界哨口和八角楼毛泽东旧居等地参观学习,实地感受红军在井冈山时期的战略智慧与信仰力量。

这一天,是一次信念的追寻,也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沉浸式体验让同学们更加明白:革命理想并非遥远传说,而是无数奋斗者以行动践行、以生命坚守的精神坐标。

队员们做红军餐体验“红军的一天” 夏雨珊摄

培训最后,团队队长倪欣宇分享到:“走进井冈山,才真正体会到信仰的厚重和历史的温度。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更要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学习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坚定理想,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团队成员董明轩则表示:“当我们踏上红军走过的山路,翻阅一页页尘封的记忆,仿佛看到了那一代人的坚定与担当。井冈山的精神早已超越了时空,它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召唤。今后,我愿将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撰文 | 刘昕媛 董明轩

图片 | 夏雨珊 赵冰莹

一审 | 陈薇羽

二审 | 倪欣宇

三审 | 田昌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昕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