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至9日,昆明城市学院教育学院“青红筑梦”实践团师生一行16人(含2名指导教师与14名跨专业学生),奔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开展了为期7天、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非遗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为主线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雪域高原,通过实地调研、非遗体验、红色研学等丰富形式,探寻文化根脉,凝聚青春力量,收获丰硕。
7月4日,实践团在迪庆的行程始于红军长征博物馆。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在斑驳的文物与珍贵影像前驻足,仿佛穿越回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通过参与翻雪山、过草地的情景模拟,他们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在极端环境下的非凡艰辛与钢铁意志,使“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从书本概念化为刻骨铭心的身体记忆与情感共鸣。博物馆前庄严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在高原蓝天之下,这不仅是庄严仪式,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成员们从中汲取了强大的信仰力量,深刻体悟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担当,决心将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将长征精神内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同日,团队还参观了迪庆州博物馆。从神秘的金沙江岩画、象征权力的青铜马杖头,到绚丽多彩的多民族服饰,成员们系统梳理了迪庆深厚的历史脉络与生态文化多样性,在时空穿越般的展陈中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了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格局的理解。
7月5日,团队转战四川省得荣县。在得荣红军长征陈列馆,成员们循着先辈足迹,重走长征步道,在身临其境的追寻中深化了对长征历程的认知。立于金沙江畔的贺龙桥上,眺望滚滚江水,聆听红军渡江的英勇事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更加深刻地烙印于心。同日,实践团探访松林藏香非遗传承馆。成员们系统学习了藏香制作的十八道严谨工序,亲手调配香料、揉制香泥,在氤氲香气中真切触摸到千年藏医药文化的智慧结晶,惊叹于其蕴含的生命哲学与匠心传承。
7月6日,成员们深入尼西乡黑陶非遗体验馆。在传承人拉茸肖巴的悉心指导下,体验陶轮塑形与刻纹技艺。当指尖感受泥坯温润流转,目睹“黑如漆、亮如镜”的黑陶在手中初现雏形,成员们不仅领略了茶马古道上流传至今的精湛工艺,更深刻感悟到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坚守与宁静致远的文化品格。
7月8日,活动迎来高潮。在迪庆州文化馆,成员们跟随非遗传承人鲁茸迪几学习国家级非遗——锅庄舞。从豪迈的“雄鹰展翅”到谦恭的“青稞弯腰”,每一个舞步都仿佛在讲述高原民族的狩猎、农耕故事,传递着深厚的民族情感。成员们在身体的律动与节奏的共鸣中,深切体会到锅庄所承载的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纽带。同日,团队还探访了香格里拉啤酒厂。聆听CEO卓玛拉姆讲述用本地青稞酿造精酿啤酒的品牌故事,品鉴荣获国际奖项的“黑牦牛”啤酒,成员们亲眼见证了传统藏族文化元素如何通过现代产业与科技创新焕发蓬勃生机,切身感受到文化赋能产业、传统拥抱未来的无限活力与创新路径。
这七日的雪域高原之行,对“青红筑梦”实践团而言,是一次全方位、沉浸式的精神淬炼与文化洗礼。从红色足迹中汲取信仰力量,在非遗智慧里感悟匠心传承,于多元文化交融中筑牢共同体意识,成员们的青春坐标因这段旅程而更加清晰,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也愈发坚定深厚,为未来投身时代洪流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海灵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