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润福清·皓齿同行 —— 福建医科大学青年学子开展城乡口腔健康科普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6 14: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青怡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郑青怡)2025年7月10日至14日,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清润福清·皓齿同行”实践队的十名实践队员,在朱丽娟、曹小琴等专业教师带领下,深入福清市江镜镇乡村腹地与福建省立医院,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聚焦口腔健康科普宣传与基层现状调研,通过访谈基层医疗机构、入户问卷、科普宣讲、养老院义诊及三甲医院志愿服务等形式,精准把脉城乡口腔健康差异,传递科学护齿知识,以青春智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首站问需:把脉基层医疗实情

7月10日,实践队首站抵达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江镜镇。在江镜镇卫生院,采访组成员吴少譞与医护人员李明辉开展深入交流。李明辉医生详细介绍了当地口腔诊疗的现状:目前卫生院尚未设立口腔科室,但院长已将其纳入规划,致力于未来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这一信息为实践队后续活动提供了重要背景依据。访谈结束后,队员们分组行动,手持《乡镇居民口腔健康调查问卷》,穿梭于青石板巷弄与烟火市井。他们耐心叩开一户户家门,结合实例,为村民细致讲解科学刷牙方法、牙周病预防要点,以“敲门入户”的真诚,在乡野播撒口腔健康的星火。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卫生院诊室采访医生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镇上居民讲解问卷内容

深耕乡野:倾听民声播撒健康

7月11日至13日,实践队持续深入江镜镇村落。后地村松鹤托养中心内,考虑到多数老人行动不便,队员们创新服务模式,放弃集中设点,由带队老师朱丽娟、曹小琴手持检查器械,带领学生分组深入老人房间开展床边、轮椅旁的口腔检查。学生们围坐老人身旁,倾听岁月故事,聊叙家长里短,精心准备的毛巾传递着温暖问候,静谧院落漾起温馨笑颜。

▲图为带队老师在养老院义诊画面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老人聊天画面

次日队员们抵达玉桂村村委会,重点采访了玉桂村村书记何建宝。在访谈中,何建宝书记向队员们介绍了玉桂村居民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与口腔健康相关的整体概况、常见问题以及村民的就医习惯和认知水平。这一访谈为实践队理解乡村口腔健康的真实需求与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村干部视角和更宏观的村情依据。下午的后地村集市,队员们主动走近摊主与往来村民,在喧嚣中耐心讲解口腔保健知识,成为市集一道流动的健康风景线。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玉桂村书记

▲图为实践队队员入户邀村民填写问卷

13日实践队来到了张厝村卫生所,采访组成员吴少譞与诊所林医生展开深入交流。林医生表示,目前诊所内仅能提供如炎症处理等基础口腔诊疗。这番坦诚交流,清晰勾勒了村卫生所在口腔服务中的定位与局限,为队员们理解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了真实依据。随即,他们深入更多家户,化身“家庭口腔顾问”,用朴实方言演示正确刷牙方法,强调定期检查的关键,让科学护齿理念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卫生所医生画面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路边村民并科普口腔健康知识

终站省立:志愿导诊深化认知

完成乡村实践后,7月14日实践队转战省卫健委直属三甲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经过系统岗前培训,队员们迅速投入服务:导诊组穿梭于门诊大厅人流,指引方向、解答疑问并熟练操作自助终端协助挂号缴费;宣教组则活跃在候诊区,手持《城市居民口腔健康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牙模道具针对常见误区进行“一对一”精准讲解演示。全天服务既是对城市居民口腔认知的调研,也是队员们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真实场景的深化体验。

▲图为医院老师仔细讲解自助机如何使用

▲图为实践队队员耐心帮助老人操作自助机

足迹丈量责任,实践淬炼初心

五天实践,覆盖3个行政村、2所基层医疗机构及1所三甲医院。从养老院床边的轻声问诊,到村民灶台前的耐心讲解,再到省立医院导诊台的专业指引,“清润福清·皓齿同行”实践队的青春足迹,深深印刻在福清的土地上。这不仅仅是一次科普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社情课,一次知行合一的专业淬炼。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冷暖,用真诚传递医者关怀,用所学服务社会所需。五天虽短,却让这群未来的口腔守护者深刻体悟“健康中国”的基层分量,更淬炼了扎根心底的医者仁心。这份宝贵经历,必将激励他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为守护更多人的灿烂笑容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及带队老师与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合照

撰文 | 郑青怡

图片 | 陈琪娥 陈乾

审核 | 盘紫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青怡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8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