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竹韵桃江实践团”赴马迹塘镇调研:初探竹笋产业发展 共话乡村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6 09: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季欣阳 王馨彬   阅读 8.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竹韵桃江队满怀激动与热忱,深入益阳市桃江县马迹塘镇,开展竹产业专项调研。团队首站与马迹塘镇人民政府,镇政府驻桃江极野食品有限公司专员、中共桃江极野食品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钟书记热情接待团队并主持座谈,围绕当地特色竹笋产业的发展脉络、经营模式与未来规划等展开深度交流。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学术支持与青年智慧。

图为竹韵桃江队与马迹塘政府人员合照

解码“三方联动”模式 共绘产业增效蓝图

座谈会上,钟书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汪主任、经济发展办邓副主任系统介绍了马迹塘镇竹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核心运营机制。重点阐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联动模式:龙头企业负责技术升级与市场开拓,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与资源调配,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和劳务参与实现增收。该模式不仅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提升了竹笋加工的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使传统竹产业焕发现代化生机,最重要的是,该模式大大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不断助力。工作人员还列举了当地几家代表性企业的运营情况,涵盖鲜笋收购、深加工链条及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展现了从竹林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真实案例,团队直观感受到产业链的延伸和模式的创新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力。

图为竹韵桃江队与马迹塘政府人员展开座谈会

前瞻规划启新思 政学对话谋长远

针对产业发展瓶颈与未来方向,实践队成员结合专业视角提出系列关键问题: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同质化?怎样延伸竹资源综合利用的链条?如何实现绿色生产?政府工作人员逐一回应,详细解读了“科技赋能”“品牌强基”“生态增值”三大战略路径。未来将依托桃江“楠竹之乡”地理标志,打造溯源认证体系;引入企业和高校科研力量开发竹纤维新材料,实现竹子精深加工;探索竹屑竹粉利用新途径,实现绿色全过程生产。近一小时的问答互动,既解答了团队疑惑,也为后续调研锚定了方向,彰显校政协同破解产业课题的务实精神。

图为汪主任为团队成员答疑解惑

竹菌共生蕴生态 农技传承见真章

理论研讨后,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汪主任的带领下,团队走进笋竹菌培育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了“以竹养菌、以菌促竹”的立体循环系统:竹屑转化为菌棒基质,菌类代谢物反哺竹林生长。此外主任详细讲解春笋采挖“见白即收”、冬笋定位“观梢寻鞭”的传统智慧。团队成员穿梭于葱郁竹海间,亲手触摸竹节纹理,亲耳聆听关于竹林维护、菌种培育与四季收获的生动讲解。这场沉浸式的山林课堂,让书本上的生态循环理论在湿润的泥土气息与竹叶沙响中变得鲜活可感。

图为竹韵桃江队参观笋竹菌培育示范基地

此次对接调研是竹韵桃江队深入乡村腹地的起点。通过政学思维碰撞与田间地头的实践认知,团队不仅构建起马迹塘竹产业发展的立体画像,更从林间沃土中汲取了生态发展的真谛。后续,实践队将走访农户、企业及合作社,通过数据分析与模式提炼,为桃江竹产业升级注入青春动能,书写校地共促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撰文 | 季欣阳

图片 | 朱施雨

一审 | 季欣阳

二审 | 王馨彬

审核 | 侯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馨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