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心志愿者服务团在新田村发现传统斗笠编织技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11 14: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业铭、张谢景彤、王耀辉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通讯员 刘业铭 张谢景彤 王耀辉)2025年7月4日,邵阳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心志愿者服务团在邵阳县五峰铺镇新田村进行“技‘艺’双馨,非遗新生”非遗文化公益传播项目期间,部分成员在村中随机调研时,被一位坐在家门口编斗笠的夫妻所吸引。志愿者们随即对两位老人进行了简单的问询,了解到这项传统斗笠编织技艺的详细情况。

奶奶介绍,这些斗笠是用山上的水竹制作而成,需要经过砍竹、晒干、刨丝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最后编织成斗笠。虽然会有厂子会来收购这些斗笠,但每个斗笠的售价仅为五元钱,这项技艺仅够维持她和丈夫的日常生活。张爷爷家做斗笠已经有60年了,尽管他们曾申请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但尚未通过。目前,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传承人。家里的孩子都在大城市打工,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觉得“老土”,张爷爷说“年轻人哪有学这个的,都有遮阳伞,谁还会用斗笠呢?”同时这项技艺没有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缺乏创新点,正面临失传的危机.

(图为张爷爷夫妻正在编织斗笠 摄 刘业铭)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艺”心志愿者服务团成员们深感责任重大。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宣传和努力,帮助这项传统技艺找到新的传承人,让它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此,志愿者们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记录和宣传斗笠编织的全过程,并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为斗笠编织技艺注入新的元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在新田村及周边地区寻找对这项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鼓励他们学习和传承这项技艺。

(图为志愿者与张爷爷夫妻问询情况 摄 刘业铭)

此次“艺”心志愿者服务团的调研活动,不仅让志愿者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随着活动的深入进行,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谢景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