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慧、汤先炜、万浙安)“晓雾沾衣露未晞,提瓢荷担向园畦。”近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武功筑梦·万龙启航"实践团的四位队员,轻轻接过老人手中的水瓢,在晨光中开始了他们的劳动体验。晶莹的水珠落在翠绿的菜叶上,与老人们欣慰的笑容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温馨的乡村晨景。
▲图为清晨新龙社区居民浇灌农作物 赖采莲 摄
记忆馆中觅根脉,斑驳旧物证峥嵘
实践团来到万龙山垦殖记忆馆。队员们静静聆听讲解员讲述这片土地的垦荒历史。展柜中斑驳的农具、泛黄的照片,让队员们明白乡村发展不能割断历史,要在传承中创新。老一辈的奋斗精神,正是今天乡村振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为实践团在垦殖记忆馆跟随讲解员参观 赖采莲 摄
书记解析振兴困,学子献策破局新
实践团与新龙社区支部书记曾健敏为实践团成员讲述新龙社区乡村振兴的期望。曾健敏书记解析基础设施与产业培育的困境时,针对基础设施短板、特色产业培育等发展瓶颈,实践团成员以数字化乡村建设、农产品品牌化等构想回应,为乡村发展注入创新思路。
▲图为实践团与新龙社区曾健敏书记座谈 罗顿 摄
实践团一同驱车前往茅店村访谈人大代表谭新萍。会上谭书记围绕生态农业、农旅融合等规划侃侃而谈,还就短视频运营、直播带货等新媒体助农话题向成员请教。这场代际知识互动,搭建起高校智慧与乡村发展的桥梁。
▲图为实践团与网红人大代表谭新萍进行访谈 张世基 摄
故居聆听烽火忆,勋章无声诉赤诚
实践团走进老红军周岐故居。尽管接待繁忙,其后辈仍以饱满状态讲述革命岁月,泛黄的勋章与旧物在讲解中鲜活,传递出对先辈的敬仰。红色精神的传承,让成员们深切感悟信仰力量,种下赓续红色基因的种子。
▲图为老红军周岐后辈为实践团解说 赖采莲 摄
这次实践让队员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看到了青年学子可以将这些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三泰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