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日讯 (通讯员 王逸文)为深入了解和学习“南水北调背后的故事与精神”,我“源润九州”社会实践团将开展一场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为此我们于7月1日前往位于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进行学习与参观。
图为“源润九州”社会实践团成员观摩“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碑文。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李阳 摄
站在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前,盛夏的风裹挟着湿润水汽掠过耳畔。石碑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像一片凝固的星辰,又像十万双眼睛,静静注视着这片土地。我伸手触摸冰凉的碑面,指腹触到凹陷的刻痕,突然觉得这些坚硬的石头里,似乎藏着比江水更汹涌的情感。
看着这些前辈的名字,我和同伴不禁用手机搜索起他们的事迹。他们或年轻、或老迈,但他们眸子中都透露出热烈。但文章的最后一串名字跃然纸间,我和同伴不禁动容,因为他们都是牺牲于伟达的革命当中。他们没能等到在新家园种下第一棵树,却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场伟大的迁徙里。想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发热——这些沉默的名字,何尝不是用生命在书写家国大义?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深刻内涵。
站在高处眺望,远处的输水渠像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向北。很难想象,这看似平静的江水背后,承载着多少人的泪水与汗水。同行的同学小声说:"以前总觉得南水北调只是课本上的名词,现在才知道,这四个字的分量有多重。"是啊,当我们拧开水龙头,享受清澈甘甜的水源时,又有多少人会想起,在千里之外,有一群人曾为这份甘甜付出了全部?
这次社会实践的经历,让我对"奉献"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到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割舍。那些移民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收拾行囊,带着对故土的眷恋,走向未知的远方。他们用最平凡的行动,诠释了最伟大的情怀。这种情怀,不张扬,不喧嚣,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图为“源润九州”社会实践团成员观摩浮雕。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李德章 摄
离开时,夕阳为纪念碑镀上一层金色。回望那些静静矗立的石碑,突然觉得它们不再冰冷。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种子,种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滋养亿万人民的生命之树。而我们这些后来者,唯有铭记这份付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才能让这份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
此刻,输水渠的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细碎的星光在闪烁。我知道,这些星光里,有乡愁,有牺牲,更有希望。它们汇聚成河,流向远方,也流向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图为“源润九州”社会实践团成员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前合照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逸文 摄
(通讯员 李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逸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