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学子走进宁化治平畲族乡,助力民族村寨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09 14: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雷慧媛   阅读 49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 月 3 日至 4 日,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探畲聚力振兴队” 赴宁化县治平畲族乡,以 “探畲寻根展风华,聚力赋能谱新章” 为主题,将畲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开展实施社会实践,为民族地区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队在宁化县治平乡畲族文化馆合影

实践过程中,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被层层挖掘、深度激活。队员们循着文化脉络,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畲族文化探寻之旅: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扣纸的传承工坊里,队员们围在老师傅身边,亲手体验这项延续千年的古老技艺,指尖触碰着温润的纸张,既惊叹于“一张纸里藏千年”的匠心,也细致观察技艺在现代设计、文旅商品中的活化潜力,队员们围绕“如何突破作坊式生产局限、推动传统纸品融入当代生活场景”展开深入思考,力图从产业转型与文化传播的双重维度,为古老技艺的可持续传承探寻切实路径。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玉扣纸老师傅一同体验玉扣纸制作工序

队员们换上蓝黑相间、绣有凤凰纹样的畲族传统服饰,严谨审视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衣襟间细密的针脚不仅勾勒出畲族“凤凰图腾”的古老印记,更承载着民族迁徙史中的精神寄托与文化认同,队员们通过细致观察纹样的象征意义、配色的传统规制,系统梳理其作为文化符号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团队从实用角度深入分析服饰纹样、色彩在现代文创领域的转化潜力,围绕如何将传统元素与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饰品、文具等载体相结合展开理性探讨,为后续开发兼具文化深度与市场吸引力的文创产品奠定调研基础。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身穿畲族服饰在纸都治平馆前的合照

走进民族文化馆,泛黄的古籍、锈迹斑斑的生产工具、生动的迁徙图谱,串联起畲族从迁徙到定居的千年史;在畲药馆,数百种畲药标本旁标注着“畲医三十六症”等传统诊疗智慧,队员们边记录边梳理,这些鲜活的文化符号与医药知识,正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着深厚的文化内核与独特的体验载体。

▲图为实践队在宁化县治平乡畲族文化馆参观

实践队创新采用“文化体验与产业调研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系统梳理当地发展资源,精准研判民族地区振兴进程中的机遇与突破点。针对畲客农旅乐园的运营现状,团队基于文化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分析,提出“文化IP赋能+沉浸式场景体验”的升级方案,旨在强化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结合畲福韵竹制品有限公司的产业基础,立足竹资源开发与畲族文化特色,构思“竹制载体与畲族文创元素融合”的发展路径,探索传统产业附加值提升的有效途径。期间,实践队通过与当地干部、企业负责人、非遗传承人等群体的多轮深度访谈,系统梳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中的现实问题,形成专项调研报告。报告聚焦“非遗传承人才断层”“产业同质化”等核心挑战,针对性提出“非遗传承人定向培育计划”“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指引”等兼具战略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议,为当地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直播间向观众介绍畬药

此次实践是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团队后续将推出畲族元素文创、故事化纪录片,以电商直播拓销路。形成的相关经验,以文化赋能产业,以产业反哺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参考,持续搭建平台,让更多学子扎根民族地区,以青春智慧助振兴,让畲族文化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雷慧媛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