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09 00: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施玲玉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8日“瑞”火照“于”途实践队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先后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和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长征第一渡口博物馆),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上午,实践队抵达毛泽东故居。故居内的陈设依旧保留着当年的质朴,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伟人的故事。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毛泽东同志在此生活、学习和成长的点滴,深切感受到了他早期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决心。那些简单的家具、泛黄的书籍,无一不展现出毛泽东同志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勤奋学习、心系天下的高尚品质。队员们穿梭在各个房间,仿佛穿越时空,与伟人进行着一场跨越岁月的对话,深刻体会到了革命火种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的艰辛与伟大。

▲图为参观故居时所摄(黄艺)

离开毛泽东故居后,实践队马不停蹄地赶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踏入博物馆,队员们立刻被馆内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再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历史场景。队员们沿着展览路线,认真观看每一件展品,仔细聆听每一段讲解,仿佛亲眼目睹了当年红军战士们告别家乡、踏上长征之路的悲壮画面。

▲图为参观博物馆队员讲解时所摄(黄艺)

在“长征第一渡口”展区,队员们驻足良久。80多年前,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正是从这里渡过于都河,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了帮助红军顺利渡河,于都百姓倾尽全力,捐出门板、床板甚至寿材,搭起了一座又一座浮桥。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让队员们深受触动,眼眶不禁湿润。那一刻,大家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图为抵达长征渡口展区时所摄(刘小涵)

没过多久展区前开始了一些叔叔阿姨们自发的文艺演出。随着叔叔阿姨们自发的文艺演出开始,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瞬间为“长征第一渡口”增添了别样的活力。队员们纷纷围拢过来,被这充满热情与质朴的表演所吸引。

▲图为渡口展区文艺演出时所摄(刘小涵)

演出间隙,队员们主动与叔叔阿姨们交流起来,分享着自己参观后的感悟。队员小施激动地说:“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长征,今天来到这里,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些,才真正感受到长征精神的震撼力。”一位阿姨深有感触地回应:“孩子们,长征精神可不能忘啊,它是咱们的传家宝。”

▲图为渡口展区文艺演出时所摄(刘小涵)

天色渐晚,演出接近尾声。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来到渡口边。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融。他们默默地伫立着,心中暗暗发誓,要将长征精神铭记于心,传承下去。回到驻地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一记录下来。他们用文字描绘着博物馆里珍贵的文物,讲述着红军渡河的悲壮与豪迈,抒发着对长征精神的敬仰之情。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在渡口驻足时所摄(黄艺)

而后的日子里,队员们将带着从“长征第一渡口”汲取的精神力量,积极投入到新的学习和实践中。在团队活动中相互鼓励、携手共进,如同当年红军战士们团结一心一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不再退缩,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长征精神的内涵。同时,去成为长征精神的传播者,将在渡口的经历和感悟分享给身边的同学、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这份伟大的精神财富,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玲玉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