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学院实践队:传承民族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5-07-08 17: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敏   阅读 95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8日讯(通讯员程敏)7月5日,成都文理学院文法学院“语润德昌·普兴彝梦”实践考察队采用兵分两路的方式,同步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其中一队深入安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向孩子们开展了一场民族文化宣讲活动;另一队则前往探寻傈僳族火草麻布非遗技艺。通过 “讲文化” 与 “访传承” 的双轨行动,实践考察队深切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社区宣讲传文化,童趣互动播种子

下午2时,在安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队实践队员与社区孩子们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生动的民族文化宣讲。活动以“舌尖上的民族记忆”为切入点,杨星宇同学通过一段剪辑精巧的美食短视频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画面流转间,孩子们目不转睛。

图为杨星宇同学为孩子们播放美食视频。陈湘供图。

随后,杨星宇同学结合图文课件,细致讲解各民族饮食文化,为了让孩子们轻松理解饮食文化,现场开展了角色扮演小剧场。现场邀请的几位孩子凭借生动的演绎,将美食文化相关场景鲜活呈现,在轻松有趣的互动中,孩子们在欢乐中对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更直观、深刻的领略,让现场氛围充满童真与知识性。

图为孩子们开展角色扮演小剧场。程敏供图。

活动尾声,杨星宇同学设计了“民族文化连线题”,孩子们轮流将蒙古族与手把肉、傣族与竹筒饭等一一对应,在实践队员的引导下,加深了对多元文化的记忆。

探访非遗寻根脉,对话传承悟坚守

与此同时,实践队另一队成员踏上了非遗探访之路,专程走访了傈僳火草麻布专业合作社,采访了傈僳族非遗技艺传承人熊国秀老师。采访现场,熊国秀老师与刘建权老师相对而坐,围绕非遗火草展开了深入交流。熊老师娓娓道来当年成立火草技艺公社的缘由,从当地火草资源的分布特征,到年轻时目睹老手艺人相继离世、技艺面临失传的焦灼,再到挨家挨户动员乡亲、四处筹措初期资金的艰辛,言语中满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刘建权老师则安静聆听,不时微微颔首,眼中满是对这门非遗手艺的深切关注。

图为刘建权老师于非遗传承人熊国秀老师交流。付洁供图。

谈及传承之路,熊老师眼中既有坚持也有感慨。为了留住技艺,她牵头成立合作社,免费培训村民,还尝试将火草麻布做成围巾、包包等文创产品。队员们一边记录,一边上手体验纺线,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极具技巧。

这场交流采访,让实践队队员们对火草非遗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文字记载,那些关于传承的坚持、创新的尝试,都化作了具象的认知。交流尾声,熊国秀老师、刘建权老师与实践队队员们一同起身,在活动场地前合影留念。镜头定格时,大家脸上带着对非遗技艺的敬意与收获的笑意,这份关于火草传承的记忆,也随着快门声被稳稳留存。

图为实践考察队与非遗传承人熊国秀合影。付洁供图。

当日的系列活动,虽形式不同,却同指向“文化传承”的核心。社区宣讲让孩子们在童趣中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非遗探访则让队员们亲身触摸传承的温度与重量。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密码,共同守护民族文化的根与魂。

成都文理学院 程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敏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