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焕新看“篱笆经济” 青春赋能见“共享智慧”

发布时间:2025-07-08 16: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毕浩添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毕浩添)2025年7月1日,为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周口师范学院“红脉永驻,旗指新程”实践队深入河南新县丁李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探寻古村落在“篱笆经济”模式下的发展路径,实地调研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深度融合状况。

“初到丁李湾村,我便深切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里的每一寸山水都在讲述生态与发展共生共荣的故事。”实践队队长杨开泰感慨道。

团队结合西河湾、丁李湾与田铺大塆的红色历史与发展现状,用镜头深度探索当地“篱笆经济”“共享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涉农主体与村庄合作、村民与研学基地联动等形式,沉睡的农村资源被激活,古村焕发新生机。从盘活闲置农房到打造特色主题院落,丁李湾将地灯戏、皮影戏等非遗展演融入民宿体验,把“大别山将军宴”等传统美食打造成文化IP,形成“住乡院、吃乡宴、听乡戏”的全链条业态,既解决了村民就业,更带动农产品销售、手工艺品制作等衍生业态发展。

“要把乡土特色融入民宿细节,用真诚服务留住游客。”一位民宿经营者的经验分享,道出了丁李湾民宿发展的“秘诀”。民宿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板块,是乡村振兴、农耕再造、农旅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队员们与村民围坐交谈,细致记录他们在民宿经营中的实践心得与增收喜悦。从闲置农房改造的主题院落,到非遗技艺融入的体验项目,每一处创新都凝结着村民对乡土资源的珍视与活化智慧。

▲图为丁李湾村景区内的一位民宿经营者正在用吉他弹唱。王博文 供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丁李湾的探索,正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指引,构建起“民宿+”的乡村振兴生态。如今,“住古村民宿、带山货回家”已成游客标配,不仅让古建筑群从“沉睡的遗产”变为“增收的资产”,更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超2万元,让“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与“金山银山”的民生图景在红土地上交相辉映,书写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图为丁李湾村景区内的一位村民正在水边的椅子上休憩。王博文 供图

团队依托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优势与融媒体创作积累,将调研所得转化为系列微纪录片与沉浸式微团课等可视化成果。“我们采用多机位同期声拍摄,让弹唱的吉他旋律与古村风声形成立体声场。”剧组负责人徐鹏辉展示素材时介绍,团队通过蒙太奇手法将革命年代的耕作画面与当代民宿运营镜头交织,使微纪录片兼具史料价值与艺术感染力。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合照。王博文 供图

“只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扎根基础,厚植情怀,堪当大任。”未来,周师学子将携着在丁李湾汲取的奋进力量,继续以躬身实践诠释“请党放心”的时代誓言,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中原大地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毕浩添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