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韩菁 陈彦尧)为弘扬嘉庚精神,传承华侨爱国传统。7月7日,集美大学“青春沃土”实践队走进漳州市华安县良村中心小学,以“嘉庚精神薪火传”为主题,通过互动教学、手工实践等创新形式,带领孩子们感悟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爱国情怀与教育理念,让嘉庚先生的赤子丹心与童真心灵碰撞出璀璨色彩。
光影刮绘赤子心,纸间重现嘉庚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带着圆框眼镜的老爷爷是谁吗?”课程伊始,实践队队员韩菁指着显示屏问道。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韩菁以嘉庚先生南洋创业、倾资兴学、支援抗战、建设新中国的感人事迹为主线,生动讲述了其“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传奇人生。
“老师,嘉庚爷爷为什么要把所有钱都用来建学校?”面对提问,队员韩菁以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历程为例,阐释了他“教育乃立身之本”的坚定信念。在韩菁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在刮画纸上绘制陈嘉庚先生的人像与嘉庚式建筑。线条流动,色彩跃然,一座座校园在孩子们手中“拔地而起”。孩子们将满腔敬意化作纸板上缤纷的图案,从跃动的色彩中感受嘉庚先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在制作过程中,队员胡潘晴适时讲解每座建筑背后隐藏的故事,让孩子们深刻体悟嘉庚先生对民族复兴、教育强国的毕生追求。
图为实践队成员韩菁向学生们讲解陈嘉庚先生的事迹。
刘子君 供图
一纸一板塑风骨,方寸之间见精神
“企业可以收盘,但学校绝不能停办!”实践队队员王浩斌以嘉庚先生的名言开篇,深情讲述了他毁家兴学、支援抗战的壮举,展现了嘉庚先生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课程还重点分享了陈嘉庚与李光前之间关于诚信考验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华侨先贤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赤诚与奉献。
为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嘉庚先生兴学之艰,课程还设置创意实践环节,同学们利用粘土等材料,亲手制作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等标志性校园建筑的微缩模型。在指尖的揉捏堆砌间,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创造力,更深刻理解了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百年树人”的深远意义。“通过做模型,我才知道建学校这么不容易,嘉庚爷爷真伟大!”学生黄子辰感慨道。实践队队员任荣森则表示,动手实践能让孩子更直观地感悟嘉庚精神,培育家国情怀。
图为实践队成员王浩斌向学生们讲解校园建筑制作方法。
刘子君 供图
南洋侨心系烽火,纸船载梦溯峥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80多年前的抗战烽火中,有这样一群华侨青年冒着枪林弹雨,为祖国铺就‘抗战生命线’。”实践队队员陈怡晗的讲述铿锵有力,带领同学们走进抗战时代的华侨故事,体悟华侨同胞“飘洋过海支援祖国”的赤子之心。课程中,队员们通过展映历史影像、讲述人物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们深情诠释了南侨机工群体在烽火岁月中,不畏敌机轰炸、跨越险峻山路、抗争疾病折磨,乃至以献出生命为代价投身抗日救亡的感人事迹。学生郑子欣说道:“这群哥哥姐姐们年纪没比我们大几岁,却能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等我长大了也要做这样的人!”
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化作实践课上翻飞的彩纸:孩子们亲手折出上百艘纸船,在船身绘上烽火、木棉与赤旗、书写下对南侨同胞们的敬意之词。小小的纸船穿过波涛汹涌,不仅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更象征着当年侨胞们远渡重洋、支援祖国的壮举,承载着当代学子们的爱国情怀。队长滕曼莉动情地表示:“纸船载梦,薪火相传。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学生们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嘉庚精神融入血脉,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图为学生们制作红色纸船。
刘子君 供图
赤子心跃新脉搏 嘉庚星火照前路
“嘉庚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照亮未来的灯塔!”此次嘉庚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孩子们在光影刮画里,感悟倾资办学的赤子热忱;于粘土塑形间,铭刻“学校绝不能停办”的铮铮誓言;处纸船载情处,串联三代华侨奔涌的爱国血脉。当教室中传出整齐的嘉庚箴言诵读声,“勤俭诚信,立志报国”的稚嫩誓言穿透教室,学生黄锶雨目光灼灼:“我要像嘉庚爷爷那样读好书、行远路,将来带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这场寓教于乐的乡土教育创新,正是集美大学“青春沃土”实践队将嘉庚精神植入乡土教育的创新实践。未来,实践队队员们将持续深挖“诚毅忠公”精神的时代内核,以沉浸式课堂点燃少年志气,让华侨先贤的赤子之心,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蓬勃脉动。
图为实践队成员们与学生们课后合影。
刘子君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彦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