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6月30日,湛江科技学院“晨曦”实践团奔赴清远石潭镇开启为期7天的调研之旅。今天“晨曦”实践团对陈可钰将军故居展开深度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图为陈可钰将军雕塑。晨曦实践团 供图
陈可钰将军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军事学校毕业后投身军事生涯,先后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与邓铿创立粤军第一师,成为孙中山革命力量的重要支柱。在陈炯明叛乱时,身为孙中山警卫团团长的陈可钰,仅率八百警卫,面对四千叛军,拼死护孙中山与宋庆龄脱险,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孙中山的革命思路,推动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北伐中,他带领第四军屡立奇功,叶挺独立团更是威名远扬,武昌大捷后,第四军获赠 “铁军” 铁盾,陈可钰也因此被尊称为 “铁军军长” 。
图为陈可钰将军“铁军”精神简介。晨曦实践团 供图
“晨曦”实践团抵达陈可钰将军故居,然而,团队抵达时发现,纪念馆因近期降雨遭遇水浸,馆内部分书籍、设备被浸泡,电路系统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现场情况令人担忧。见状,“晨曦”实践团迅速行动,主动投入到清理工作中。队员们分工协作,清理馆内外的卫生,小心翼翼地将被水浸泡晾干书籍整理干净后搬运至原来的书柜上,仔细擦拭受损设备,协助排查电路安全隐患。
图为图书整理。晨曦实践团 供图
在与故居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中,了解到故居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藏书阁、景瑗图书馆和家属住所组成,占地面积达1288平方米。1985年初,清远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将其命名为“陈可钰将军纪念馆”,此后又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如今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景瑗图书馆,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陈可钰将军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据了解,当年各界人士捐赠图书7000多册,使其成为全县乡镇规模最大、图书最多的图书馆。1942年,日寇入侵清远,陈可钰将军心系教育,将图书馆、藏书阁和家属住所全部让出,作为清远中学的临时校舍,自己则携眷退居白湾 。
图为陈可钰将军晚年简介。晨曦实践团 供图
走进故居,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在陈列室中,由于历史原因,关于陈可钰将军的遗留之物没有留下太多,但纪念馆加入了智能数字AI技术让实践团成员清晰的从将军的成长历程和仅有的遗物中深切的感受到了陈可钰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陈可钰将军作为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民主革命事业出生入死、殚精竭虑。他参与了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其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都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队员。通过对陈可钰将军事迹的了解,队员们不仅深刻认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对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天下为公”“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
图为陈可钰将军追随孙中山先生的简介。晨曦实践团 供图
此次陈可钰将军故居纪念馆的调研之行,是“晨曦”实践社会实践的重要开端。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使命,让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图为陈可钰将军纪念馆管理人员以及队员们合影留念。晨曦实践团 供图
(通讯员:叶川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俊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