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响应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号召,2025年6月30日至7月1日,阳光学院“乡韵新声”实践队再次踏上福州市连江县的土地,奔赴依山傍海的赤湾村,开展了一场以短视频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的社会实践。
基于2024年学院与晓澳镇人民政府签署的共建协议,此次行动,他们敏锐抓住短视频时代风口,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目标直指运用短视频拍摄、剪辑及后续运营,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水产品拓宽销路,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并同步带动乡村文旅发展。
实践伊始,实践队成员便与赤湾村村支部书记及村干部进行了深入座谈。在村支部办公室里,队员们认真聆听,详细了解了赤湾村当前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如海带、牡蛎等水产品)及生态农场果蔬的产销情况,以及亟待推广的优质文旅资源,如村中纯净的沙滩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实践队迅速行动起来,将村支部办公室及周边环境作为第一个拍摄点,开启了素材采集工作。他们精心构思前期脚本,确保内容既能展现赤湾特色,又能吸引网络流量。
紧接着,实践队的镜头转向了更具赤湾风情的场景。他们来到村里的沙滩,记录下海浪轻抚海岸线的宁静与壮阔,为未来的文旅宣传积累视觉素材。实践的重点则深入到了当地农户的生态农场。在这里,热情好客的农场主向队员们敞开了大门,不仅自豪地展示了园内种植的各种新鲜蔬菜和挂满枝头的水果,还大大方方地引领大家参观了他的养殖区。镜头捕捉到了散养的鸡鸭悠闲踱步、活泼的兔子蹦跳、温顺的山羊吃草等充满生趣的画面,农场主与动物们和谐相处的场景,为短视频注入了真实而动人的乡土气息。队员们不放过任何细节,从农产品的特写到农场劳作的场景,都进行了多角度、沉浸式的拍摄,力求通过镜头语言讲好赤湾的生态故事。
拍摄只是第一步。实践队在紧张的行程中,同步进行了素材的初步整理,并着手进行剪辑工作。他们的目标不仅是制作出精美的视频,更在于探索如何通过有效的短视频平台运营策略,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关注度、流量和最终的销售成果。队员们深知,唯有打通“内容创作”到“流量变现”的链路,才能真正实现助农增收的初衷。同时,实践队也意识到赋能当地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他们与村干部、农户交流了短视频创作和运营的基础理念,为后续村民可能的自主运营播下了种子。
短短几天的实践,紧凑而充实。阳光学院“乡韵新声”实践队的成员们顶着烈日,用脚步丈量赤湾的土地,用专业的镜头记录下渔村的魅力与潜力。他们不仅输出了精心制作的视频内容,更将数字营销的新思路、新方法带到了赤湾村。这次实践是一次生动的“青春服务乡村”的写照,它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实践队员们相信,这些凝聚着他们汗水和创意的短视频,将成为赤湾村连接广阔市场、走向更美好未来的重要桥梁。他们期待着,通过持续的线上运营,能看到赤湾村的优质农产品走出渔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山海风情,真正实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图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雅坤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