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守忆”非遗传承志愿行动——揭开非遗帷幕,凝视千年技艺

发布时间:2025-03-19 18: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路云兴   阅读 2.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既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能,更是文化强国的基因密码。3月15日,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化工学院“守艺·守忆”志愿团队走进山东省高密市博物馆,感叹先辈的精湛技艺,找寻非遗历史底蕴。通过沉浸式文化实践解码“高密四宝”非遗基因,以青年视角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路径,用志愿行动搭建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共生桥梁。

团队成员在高密博物馆前合影

从 "泥塑风采" 到 "扑灰年画",再到 "剪纸魅力",团队成员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匠艺对话,展区将先辈炉火纯青的手工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以步履丈量着一部立体的非遗史诗。

团队成员参观”泥塑风采“ 冉阁 摄

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为精美的剪纸作品所震撼。瞧那薄如蝉翼的剪纸有序陈列,红底纹样在素白背景上清晰铺展,每一道细腻纹理皆藏匠心,于无声间传递着剪纸艺术质朴而精巧的独特韵味。

高密剪纸部分作品 焦兰菊 摄

在博物馆中,当地居民热情担任讲解员,带领团队成员走近展品。他向成员们讲述每件非遗展品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精髓:介绍剪纸纹样如何呈现传统生活场景,讲解泥塑制作工艺及其承载的乡土文化等等。从展品造型的吉祥寓意到技艺传承故事,讲解内容清晰质朴。团队成员专注倾听并记录,通过他的讲述深入了解每件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精髓。

当地居民向团队成员讲述高密非遗历史 杨啸 摄   参观行程结束后,队长冉阁随即组织团队成员召开非遗传承专题讨论会。会上,团队成员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传承人老龄化、技艺断层等现实困境展开深入研讨,并系统剖析了保护非遗活态传承对延续地域文化根脉的重要价值。

团队会议现场纪实 杨啸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路云兴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11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