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学子“红色足迹”寻访:重温历史,发扬精神,筑梦未来

发布时间:2025-02-25 17: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艾葳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2025年1月12日至2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红魂传承,感悟先锋,引领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一场别具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访红色遗迹,扬红色精神"为主题,团队成员深入三地文博场馆,通过文物对话与历史解码,探寻中华文明的根脉,激发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意识。

1月19日上午,实践团首站走进湖南省博物馆。在马王堆汉墓展厅,玻璃展柜中素纱襌衣的轻盈透影与云气纹漆器的灵动曲线交相辉映,让成员们惊叹于古人对工艺美学的极致追求。透过T型帛画上引魂升天的飘逸图腾,他们仿佛触摸到两千年前的生命哲学。特别在辛追夫人遗体展柜前,低温保存技术创造的时空冻结感,令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更加珍视文物保护工作的时代价值。当讲解员介绍到辛追夫人胃中残留的稻谷标本时,农学专业的学生立即联想到我校作物遗传改良研究,现场展开热烈讨论。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探访谭嗣同故居 实践团成员 刘艾葳 摄 

1月24日上午10点,寻访团的脚步踏上了历史的热土,来到了哈尔滨博物馆,"东北抗联主题展"的展墙上,泛黄的电报稿与补丁摞补丁的军装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在场景还原区,透过布满弹孔的瞭望塔模型,能清晰听见"火烤胸膛炼精钢"的激昂呐喊。当看到抗联战士用马粪纸传递情报的实物展示时,队员们无不被革命先辈在极端条件下坚持斗争的智慧所震撼,更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他们驻足良久,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这种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的精神,正是我们攻克农业科研难题时需要的信念支撑。"

图为团队成员在哈尔滨博物馆留影 实践团成员 丁佳欣 摄

2月14日,实践团回到成都,在四川博物院揭开了三星堆文明的神秘面纱。青铜神树蜿蜒向上的枝桠上,太阳轮与神鸟的造型让成员们联想到古蜀先民对天地的虔诚叩问。在金沙遗址展厅,黄金面具的璀璨光芒与玉璋的精细纹路,印证着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深度交融。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展厅,看到其他青年学子研发的智慧农业系统与古代农耕器具的古今对话,队员们更坚定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决心。他们不禁感慨道:"从青铜农具到物联网传感器,变的是生产工具,不变的是先民'天人合一'的耕作智慧。"

此次文博探索之旅在队员们心中播下了文明的火种。他们纷纷表示,从马王堆的丝绸密码到三星堆的青铜传奇,从抗联战士的火种精神到新时代的农科使命,每一段历史都在诉说传承的力量。作为川农学子,要将文物中的智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能,用科技之光照亮农业强国的未来,在守护文明根脉的同时续写新的时代篇章。(作者:丁佳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艾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57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