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研龙江:解码冰雪经济与红色文旅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2-25 20: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琪雨凡   阅读 2.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冰雪赋能促经济振兴,红旅铸魂育时代新人。为探究黑龙江省冰雪文旅持续“出圈”带来的综合效应,来自贵州大学的“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团队锅包又贼好吃对不队于2月3日至2月20日深入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通过实地采访、问卷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维度方式,系统性解析黑龙江省用“冷资源”撬动“热经济”的新模式,探寻文旅产业与红色教育的协同发展路径。

一、冰雪流量赋能红旅“教育课”

近两年来,黑龙江省的“冰雪季”凭借其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游客的目光,而客流量的递增无疑为黑龙江省的红色景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随着寒假的来临,实践团队分头前往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文化景区进行实地调研与采访。

图为实践队员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刘珍妮 供图。

据调查数据可知,2023-2024年冰雪季,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超110万人次,单日最高参观人数近2.4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成为了“爆火”的爱国主义教育打卡地。团队记者还对景区游客进行了随机采访。一位来自江苏的受访游客王先生表示:“我认为带着孩子来参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这里可以让孩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图为团队记者对景区游客进行随机采访。刘盈赫 供图。

二、红旅消费拉动经济“热力值”

实践团队在人流量集中的景区共发放并收集了300份有效问卷。问卷显示,82%的冰雪游客期望将红色场馆纳入行程,85%的中小学生游客愿意参加相关的红旅研学项目,其中,超六成的游客表示会购买红色文创产品。红旅研学项目的开发和红色文创产品的售卖毫无疑问将会为黑龙江省冰雪文旅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冰雪经济与红色文旅是双向促进的关系。”实践团队负责人张琪雨凡表示,“冰雪热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而红旅研学项目的发展又会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经济发展。”团队将根据此次的调研成果提出“冰雪红旅研学专线”新路径,并撰写一篇专题报告,为黑龙江省文旅实现经济发展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双丰收”贡献青年智慧。

三、志愿青年架起南北“连心桥”

“索菲亚教堂广场那里有免费热水!”“中央大街入口在地铁站出门左转处!”实践团队的成员戴上了印有贵大logo的工作牌,走上哈尔滨的街头,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极寒气温中为自远方而来的南方游客进行指路、提供免费热水、发放暖贴等志愿服务。此外在春节期间,团队成员也为家乡车站张贴新春装饰,旨在为游客以及返乡旅客营造温馨、喜庆的过年氛围,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团队日均服务超3小时,暖贴累计发放300余份,用实际行动搭建起了一架沟通南北的“连心桥”。

图为团队成员在家乡车站与工作人员一起张贴新春装饰。康馨月 供图。

一名实践团队成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片雪花是细腻而温柔的,但一片片雪花前仆后继,就是一场漫天的磅礴大雪。千千万万个东北人团结起来,就是足够卷起一场暴风雪的力量。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是求学在西南、家在黑龙江的东北人。在家乡文旅爆火时,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能为实现‘冰雪同梦,南北同心’贡献自己力量。当我受到游客们的一致好评时,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全国文旅一盘棋的温度。”

图为实践队员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合影。 张琪雨凡 供图。

冰雪引客至,红旅淬魂归。从“冰雪狂欢”到“精神沉淀”,从“文旅热度”到“红旅深度”,这是一场属于冰雪经济与红色文旅的“双向奔赴”。贵州大学"返家乡"寒假实践团队的青年学子们,以探索的视角记录发展变迁,以青春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客,用责任与担当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书写了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华章。

(通讯员:赵益可 张琪雨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琪雨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