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触摸千年文明,解码湖湘基因

发布时间:2025-02-25 17: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艾葳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2025年1月12日至2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红魂传承,感悟先锋,引领振兴”红色足迹寻访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奋斗精神”为主题,团队成员分别前往各自故乡的红色遗址,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入学习,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2月9日,寻访团成员来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站在那座模拟的泸定桥前,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耳畔回响起了当年红军战士们英勇夺桥的震天脚步声。这座纪念馆不仅矗立为一座静默的建筑,更承载着无数红军战士英勇事迹的深沉记忆,它如同一座历史的灯塔,照亮着成员们的心灵,提醒着他们铭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在纪念馆的深入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亲身经历了红军飞夺泸定桥那段波澜壮阔、壮丽非凡的历史。他们被红军战士们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所深深感染,这种精神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点燃了他们内心的爱国热情。

走出纪念馆的那一刻,成员们的心情如同翻涌的江海,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纷纷表示,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化作他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自身技能,用实际行动践行红军战士们的英勇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图为团队成员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留影 实践团成员 恩珠 摄

1月23日,寻访团成员踏上了前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旅程。在这座博物馆中,他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从古代巴渝文化的辉煌篇章,一路漫步至现代水利工程的壮丽画卷,每一步都充满了震撼与感慨。三峡工程,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壮举,不仅是一座矗立于长江之上的水利工程奇迹,更是深深镌刻着中国人民智慧与勇气的不朽丰碑。

站在博物馆的展厅内,成员们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每一块砖石背后所承载的奋斗与汗水。他们的心灵被一种深沉而崇高的情感所触动,那是一种对真正奋斗精神的深刻理解,也是对国家繁荣富强梦想的坚定执着。在这一刻,成员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来自历史的启迪与激励,转化为推动自己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留影 实践团成员 王玉珏 摄

1月19日上午10点,寻访团的脚步踏上了历史的热土,来到了谭嗣同故居。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成员们踏入故居的刹那,仿佛能感受到革命先烈谭嗣同那炽热的爱国情怀与对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故居内的每一处景致都似乎在诉说着谭嗣同那不平凡的一生。斑驳的墙壁,古朴的家具,还有那静静陈列着的书籍与笔墨,都仿佛在低声细语,讲述着谭嗣同曾经的奋斗与牺牲。成员们驻足凝视,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谭嗣同那坚毅的身影,他“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气概,在这一刻变得尤为生动而具体。

他们共同回顾了谭嗣同的人生经历,从他年少时的满腔热血,到为追求国家进步和民族觉醒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英勇抉择,每一个细节都深深触动了成员们的心弦。谭嗣同那种为了理想和国家,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成员们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意与感慨。他们在这片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土地上,仿佛与先烈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探访谭嗣同故居 实践团成员 刘艾葳 摄

   此次红色足迹寻访活动在寻访团成员们心中留下的印记是深刻而持久的。他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活动的经历和感悟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断激励自己前行、不断鞭策自己进步。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红色的记忆和红色的精神继续前行、继续奋斗,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刘艾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艾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53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