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23日讯(通讯员 黄玮琳)近年来,福州大力发展“非遗 + 文旅”模式,成效显著。通过创新展示形式和互动体验,非遗文化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2025年2月7日至2月12日,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时·厦”实践队赴福州市展开非遗文化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时厦”实践队参观福建省博物院。供图 黄玮琳
首先,实践队队员们赴福建省博物院进行参观学习。福建省博物院作为福建省的文化地标之一,近年来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非遗文化展示中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博物院成功打造了多个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在“国家宝藏——福建博物院文物特展”中,实践队成员追溯八闽大地历久弥新的人文情怀。如南宋黄昇墓的丝绸服饰工艺精良,展现了南宋时期贵族妇女的衣着风貌,为研究南宋晚期的纺织技术和贵族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其中,褐色罗镶彩绘花边广袖袍、百褶裙等服饰吸引了众多汉服爱好者的目光。在众多文物中,林觉民的《与妻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是作者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诀别信,信中既有对妻子的深情告白和嘱托,也承载着林觉民的革命理想,以私情诉衷情,字字泣血,字里行间流露出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实践队成员参观林觉民《与妻书》。供图 黄玮琳
“宋词里的福建”展览以宋词为线索,引出“东南全盛”和“文化勃兴”两大主题,实现文学与文物的深度融合。该展览展示了众多与福建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古籍善本以及书画作品,从多个维度呈现出福建在宋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该展览让队员们得以细细品味宋词雅韵的,沉醉于闽地词韵的千年风华之中。
接下来,实践队队员深入三坊七巷,探寻福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实现了非遗文化与数字文旅深度融合,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实践队队员深入三坊七巷,探寻福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走进以传承、保护极具地方特色的福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福州的“闽都文化”为主旨的福建民俗博物馆,该馆采用了声光电相结合的新型装置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实践队队员们看到了闽派木雕木刻、福建各窑口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这些福建民俗艺术品不仅展示了福建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深厚底蕴,更让本实践队深刻领略到了它们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魅力。
“时厦”实践队参观福建民俗博物馆。供图 黄玮琳
福建民俗博物馆位于三坊七巷内的二梅书屋,通过数字化展示手段,将福建民俗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给游客。其中“润物细无声——二十四节气里的闽式生活展”,陈列百余件书画、瓷器、雕刻等珍贵文物,生动呈现了福建人民在不同节气中的生活智慧与习俗。在非遗体验方面,博物馆设置了多个互动区域,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博物馆内的“会讲故事的屏风”、巨幅《山海韵》光影浮雕画卷以及方言打卡区等互动项目,充分展现了福建丰富的民俗文化和非遗技艺。方言打卡区通过创设不同的生活情景,提供闽南语、闽北语等福建方言,一曲曲婉转动听的黄梅戏、布袋戏传入队员们的耳中,让队员们清楚地体会到不同方言的独特魅力。
成员对福建民俗博物馆内牡丹展品有感。供图 黄玮琳
紧接着,队员们前往福建非遗文化的展示窗口——叶氏民居。叶氏民居位于南后街南侧,是光绪十二年进士叶在琦先生的故居,始建于明朝,整个宅院坐北朝南,融合了明、清、民国三个时代的风格。2009年,叶氏民居被定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展示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雕等众多非遗项目。在这里,队员们不仅欣赏到剪纸、瓷器、软木画等精美的非遗作品,还通过互动屏幕了解福建特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内部构造。队员们纷纷表示,这种互动式的展示方式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
叶氏民居内软木画作品。供图 黄玮琳
最后,队员们前往连江县欣赏福州游神。今年,连江县第十七届妈祖庆元宵绕境巡游活动在凤城镇成功举办。2月12日下午,在连江县公安部门的全程保障下,规模宏大的游神队伍从敖江边的天后宫出发,开始绕凤城镇巡游。一路上,舞龙、秧歌、高跷等各种民俗表演争奇斗艳,引得大量民众驻足围观,现场气氛热烈。队员们惊奇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发参与到这项传统民俗活动中,且如今的游神活动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正朝着更加文明有序的方向发展。这一现象不仅充分展示了连江县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更寄托了连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福州连江县游神祭祀。供图 黄玮琳
非遗文化与数字文旅的融合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方向。除了福建省博物院和三坊七巷的创新实践,福建省文旅厅也在积极推动数字文旅项目的落地,福建省博物院和三坊七巷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时厦”实践队相信,未来福建省将继续加大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旅项目,让非遗文化将更加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为福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玮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