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身体验福建非物质遗文化遗产,助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2025 年 2 月 8 日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预备管理学院的 15 名学子,积极响应省委教育工委“追寻领袖足迹,膺续中华文脉”的号召,在苏志庆老师的指导下,前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洲社区,为社区少年儿童筹备了一场融合趣味与文化深度的非遗体验活动。
实践研学队员合影
摄影/陈韵芝、苏妍
活动分为“非遗知识趣味挑战赛”与“非遗工艺研习坊”两部分。现场,环节环环相扣的游戏及互动,巧妙地将非遗知识与趣味化玩法深度融合。
“非遗知识趣味挑战赛”整合了“非遗记忆比拼”与“报数抱团”两项活动。孩子们分组抽取福建非遗项目名称作为专属“标识”,在报数过程中,迅速反应、精准喊出对方所代表的非遗称谓,诸如“南音”“大红袍”等,以此扎实对非遗知识的掌握,又要在主持人随机宣告非遗项目“妈祖信俗”“歌仔戏”等名称后,即刻依据名称字数机敏抱团,时迅速组队。此环节,孩子用活泼的竞争与协作交织的方式逐步了解福建非遗文化。
“报数抱团”游戏现场
摄影/陈韵芝、苏妍
“猜灯谜+非遗连线”区域同样大放异彩。简易灯谜启迪孩子们的思维灵光,在欢呼雀跃中知识不断积累;非遗关联灯谜促使他们审慎比对,深化对非遗知识内在逻辑的洞察,逻辑思辨与探究精神得以培育,为孩子的心灵播撒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非遗工艺研习坊”将“老师说”游戏环节与捏面人活动有机结合,主持人下达前缀为“老师说”的指令,孩子们便模仿推、拉、搓、捏等多样手法塑造面团形状,件件充满童趣、创意非凡的捏面作品接连摆满桌面,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切实领略非遗手工技艺的精妙绝伦,传承创新的念头悄然萌动、落地生根。
捏面人活动现场
摄影/陈韵芝、苏妍
此次实践活动意义非凡。其一,借助趣味盎然的活动为非遗传承培育后备新生力量,使孩子们自幼亲近非遗;其二,大学生团队历经从筹备至执行的全流程磨砺,组织、协作等综合能力得以锻炼,掌握面向儿童群体的非遗普及要领,为日后投身非遗传承与社区发展积淀珍贵经验。
以青春之力赋能非遗传承,福建农林大学的学子们在“返家乡”的实践征程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年儿童群体注入磅礴动力,亦为自身成长勾勒绚丽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净蔚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