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10日下午三点,重庆大学“非遗千古,文化不息”实践团在石家庄市非遗文化传承地——“拓菩文院”,深入学习了泥塑的制作工艺,并欣赏了包括廊坊柳编在内的其他非遗作品。此次活动由实践团石家庄分队两名同学代表实践团参与,与非遗大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旨在通过实践学习和欣赏交流,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非遗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活动的具体内容从下午三点准时开始。两名同学抵达“拓菩文院”后,立刻被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所吸引。店内,不仅有精美的泥塑作品,还有做工精细的廊坊柳编,每一项技艺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河北泥塑历史悠久,如玉田泥塑起源于清代,距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2008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取回来的土首先要筛选,去除大颗粒,加入清水后过滤并沉淀 24 小时,随后反复捶打,让原本的胶泥变得细腻且有韧性。
而同学在体验过程中所收到的泥土是经过筛制、过滤沉淀后所得的成品泥。在老师的带领下,两位同学学习了捶打、揉捏、捏造等传统手法。
在捏制前,还需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防止泥土开裂。制作过程中,揉、捏、搓、刮、刻、上色等环节,都需要艺人精雕细琢 。在大师的带领下,完整泥胚被制作成公鸡形状。
而经过晾干的泥胚则需要敷白粉底才能保证后续上色的顺利,而敷彩通常以红黄绿为基调,尽显非遗泥人的传统之美。
在传承与发展方面,河北泥塑艺人们不断探索创新。玉田的泥塑艺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气息,创作出大量新形象、新立意、新品种的作品,为泥塑注入新活力。“80 后” 泥塑民间艺人谢树峰成立工作室,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展示泥塑过程,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还参与 “跟着泥塑学成语” 非遗传统文化创作活动,将泥塑与邯郸成语文化结合 。
河北泥塑作为传统文化瑰宝,正以全新姿态走向大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未来也必将继续传承,为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婧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