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李丽琦)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新风蝶韵”实践团组织的一场以富川蝴蝶歌为核心的非遗资源赋能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在黑山村与莲塘村悄然展开,通过深入调研与多方访谈,团队见证了这一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深入蝴蝶歌培训活动现场
一、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价值彰显
富川蝴蝶歌,这一根植于瑶族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抒情言志功能、浓缩的生活经验、丰富的民俗和语言文化价值,成为本次实践活动的核心元素。通过访谈当地非遗传承人及深入考察蝴蝶歌的发展历史与传承现状,团队成员了解到该非遗项目不仅成功申报为高级别非遗保护项目,还建立了多个传承基地,并频繁受邀参与各类节庆活动与校园展演,其影响力日益扩大。
二、非遗融入乡风文明,激发乡村活力
在黑山村与莲塘村的实践中,富川蝴蝶歌被巧妙地融入乡风文明建设的各个环节。一方面,通过蝴蝶歌传唱活动,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蝴蝶歌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与美好愿景,有效培育了民众的道德情操,推动了地区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蝴蝶歌还成为服务乡镇基层自治的重要工具,促进了村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
三、实践成果显著,但仍有提升空间
尽管富川蝴蝶歌在赋能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挖掘利用手段和渠道相对单一,内容创新不足,以及覆盖辐射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针对这些问题,成员提出了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与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宣传队伍整体素质、创新非遗资源挖掘与利用方式以及打造文旅品牌等建议,以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发挥非遗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四、展望未来,非遗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富川蝴蝶歌等非遗资源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更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富川蝴蝶歌的实践探索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经验案例,展示了非遗资源在赋能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生动实践能够涌现出来,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丽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