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朱鹏飞)为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7月16日至23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际教育学院红砖青年支教队以“红砖筑梦·电力启航”为主题,奔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凹里村长林希望小学,开展了涵盖童话表演、双语教学、科学实验、传统文化赏析、竖笛演奏、专业科普及红色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为期七天的志愿支教活动。
丰富艺术体验,助力文化传承
来到驻地的第一天,支教队携手广东省中山市的爱心企业为希望小学捐赠了大批图书和物资,捐赠的书目共计200余种、652本。同时支教队在希望小学举办了读书表演会,采取“书内+书外”的互动方式,在讲解完经典童话的主要人物和内容后,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重要角色,亲身演绎经典童话中的故事,将原本可能较为难懂的文字变得通俗易懂,使故事情节不再仅仅停留于书本上。
在课堂上,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整个现场气氛热烈,对于支教团成员提出的问题,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表属于自己的看法。活动结束后,一位五年级的孩子激动地对上课的支教团成员说:“以前只听过有安徒生童话这个东西,都说它好看,今天不仅看到了,还听到了!”
此外,当天支教团队还开展了主题为“穿越千年的墨香”的传统文化动画赏析会。支教团队在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后,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选取国画画风的动画短片《游子吟》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材料,围绕其展开了对感恩的探讨。志愿者们在讲解古诗本身的同时,穿插介绍了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与古代科举制度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互动答题的形式向孩子们扩展了更多文化常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孩子们听得十分投入。
图为支教团成员在陪孩子们画画。 朱鹏飞 供图
推行双语科普,拓展国际视野
作为国际教育学院的学子,支教团队成员充分发挥院系优势,在希望小学开展了以“双语科普·童心筑梦”为主题的双语教学课程,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成员们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单词卡等道具,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支教团队在课间教授孩子们歌唱英文版雪绒花,让孩子们在歌曲中学习英语,并掌握最基本的韵律知识。
支教团队还开设了国际视野拓展课程和趣味科学实验课程,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和互动游戏,不仅向孩子们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而且带领孩子们进行了“水往高处流”“彩虹泡泡龙”等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双语实验。随行的希望小学校长对旁听的支教团成员感叹:“在你们来之前学校没有这个条件给孩子们开设这么多姿多彩的实验课,今天看了你们上课,才知道原来知识还能这么教。”
图为支教团成员在带着孩子们做实验。 朱鹏飞 供图
舞动青春风采,吹奏竖笛悠扬
在正常的教学课程之外,支教队同样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在课余时间,支教团成员会引导孩子们一起学习“大家一起喜羊羊”的舞蹈。尽管孩子们没有舞蹈基础,但他们以活力和热情迅速掌握了舞蹈动作。曲腿、转胯、扮“羊”、扮“狼”,孩子们在志愿者的示范和指导下,学会了这支活泼可爱的舞。此次舞蹈课,志愿者们充分利用孩子好动的天性,引导孩子们将精力投入到体艺活动中去,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
为进一步丰富学校留守儿童的艺术生活,支教队开展了主题为“笛音绕乡,曲短情长”的竖笛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从基础的呼吸控制一直延伸到复杂的指法练习,每一个环节支教团成员都对孩子们进行了悉心的指导。最终,学生们成功地吹奏出了经典曲目《雪绒花》,优美的旋律在校园中回荡,动人心弦。一名参与竖笛教学的支教团成员说:“孩子们虽然之前从未接触过竖笛,但学得很快。看到他们的进步,真的既高兴,又激动。”
图为支教团成员在教孩子们竖笛。 朱鹏飞 供图
解开电磁之谜,探索科技奥秘
身处以电力为特色的大学中,成员们利用所学电气专业的优势,开展了以“电力智源·乡村星火”为主题的电气专业科普活动。主讲人以静电作为切入点,从自然中的电引入,让孩子们体会到电的威力后,介绍了电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简单讲解了电动机的运行原理等理论知识,并强调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安全常识。同时,支教团成员引导儿童制作了简易电力小车,让他们亲身体验了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支教团队与孩子们一同学习了建国以来中国电力科学家的艰苦奋斗精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讨论。
当天下午,支教队还开展了“水火箭比赛”,引导孩子们利用上午学习到的相关能源电力知识,帮助他们制作并发射了水火箭。在比赛过后,成员们又科普了中国目前能源的种类和更多电力方向的专业知识,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使用清洁型能源的意识。在校门口观摩的儿童家长们在课后纷纷向支教团成员表示,孩子们对能源领域的知识明显变得更有兴趣了。支教团成员们用简单的课程形式,有趣的教学方法,在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心中,早早种下了科技强国、电力强国的种子。
图为支教团成员和孩子们的大合照。 朱鹏飞 供图
电力之光,照亮山区路;爱心之举,播种希望田。华北电力大学红砖青年支教队的负责人表示:“通过支教团开展的逐步深入的支教课程,不仅传播了知识,更让留守儿童们体会到了陪伴的温暖和童年的欢乐。同时,支教团全体成员在此次社会实践中,也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在未来,支教队会再接再厉,为教育强国的实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支教团成员制作的海报。 朱鹏飞 供图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朱鹏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