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非院临港实践团赴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装制造中心C919事业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5 10: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博言   阅读 2.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王博言),为响应二十大“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伟大号召,2024暑期,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三位同学来到上海临港,共同探访中国大飞机的摇篮——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装制造中心C919事业部,观摩大飞机的制造工艺,感悟中国大飞机人身上的“工匠精神”。

参观“上飞工匠”王平毅技能大师工作室

实践团成员的第一站是到访本次邀请实践团来实地考察的技师工作室。在此处,实践团成员与工作室技师代表们举行了欢迎仪式,双方进行了友好交流,交换礼物并合影留念。实践团同学赠予工作室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色文创,工作室回赠一架C919飞机的模型。欢迎仪式结束后,实践团同学与技师代表们进行了友好交流,并邀请他们就平时的工作进行访谈。技师们在访谈中表达了对于国产大飞机事业的无限热爱与二十年国产大飞机发展之路的感慨,向实践团同学介绍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与克服之道;实践团同学积极学习了技师们身上的优秀精神品质,并表示作为外语学习者和外语人才,将努力说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中国大飞机在海外的知名度提升尽自己的一份力。

图为通讯员王博言与技师代表交换礼物。通讯员 王逸 摄 

在交谈中,工作室技师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工作室的累累硕果,工作室曾获得过“上飞工匠”、“十佳教员”、“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等个人奖项;获得过“劳动之星”、“突出贡献奖”等集体荣誉以及各类技能证书和发明专利。实践团同学深感佩服。

图为工作室部分奖项。通讯员 王博言 摄


C919生产线   

实践团成员的第二站是C919生产线的工厂,这里是每一架国产C919大飞机诞生的平台,更是汇聚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尖端飞机制造技术的一线。实践团同学为现代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大飞机制造工艺而震撼,心中升起对国家工业、科技实力进步的自豪之情。

图为三位通讯员在C919大飞机生产线工厂门口的合影。通讯员 陈相志 摄

 “运十”纪念馆之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运十”纪念馆。C919大飞机是人尽皆知的大飞机。但许多人往往不了解它的前身——我国第一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客机“运十”。“运十”诞生的背后是中国人艰难突破外国技术封锁,绝不受制于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尽管“运十”的研制取得了成就,但由于一系列因素“运十”项目被迫下马。为了纪念“运十”项目,大飞机人修建了名为“永不放弃”的纪念碑,这是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大飞机人的精神丰碑。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C919终于翱翔蓝天,全体中华儿女为之振奋。经过本次的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国产大飞机的故事,体会了大飞机人身上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风险的大飞机创业精神。

图为三位同学在“运十”飞机前与“永不放弃”纪念碑前的合影。通讯员 陈相志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博言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