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夏津县白桑椹产业:挑战与希望并存

发布时间:2024-08-15 03: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韩胤 潘芊叶   阅读 2.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韩胤 潘芊叶)8月5日,青岛农业大学绿之益社团暑期社会实践成员深入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前往黄河古道森林公园,对桑葚生长及其产业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采访。此次活动旨在了解桑椹的种植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当日下午15时,调研团成员首先来到了黄河古道公园。虽然正值八月,并非桑椹的成熟季节,但郁郁葱葱的桑树依然展现出了勃勃生机。果农详细介绍了白桑椹的种植情况,包括其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经济产量达700公斤/亩,以及每公斤5元的经济价值,采用根茎繁殖的方式。

(图为调研团成员拍摄园内桑树   潘芊叶 摄)

16时,调研团对当地果农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果农们分享了种植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如何利用桑叶制作桑叶茶、伏桑等副产物,以及桑树根、桑黄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还有桑木家具的环保与美观。这些多元化的副产物利用方式,不仅提高了桑椹种植的综合效益,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图为桑树干上的桑黄 潘芊叶 摄)

在采访中,果农们也坦诚地谈到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天旱水少。这一自然因素对桑椹的生长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但他们依然通过科学的灌溉和田间管理,努力保持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促进桑椹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推广。

(图为调研团成员采访果农       潘芊叶 摄)

16时20分,调研团参观了桑椹干的制作过程。这些由春季未能及时售出的新鲜桑椹晒干而成的干果,不仅保留了桑椹的营养成分,还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果农们通过创新加工方式,将原本可能浪费的果实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图为调研团成员拍摄桑椹干    潘芊叶 摄)

随着夕阳西下,17时调研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探访让绿之益实践调研团深刻感受到了夏津县白桑椹产业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尽管面临一定的挑战与困难,但当地果农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推动白桑椹产业的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结束之际,绿之益实践调研团也向当地果农表达了诚挚的敬意与祝福,并承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夏津县白桑椹产业的发展,为其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胤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9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