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王浩俨)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响应共青团吉林省委的号召,7月6日至7月8日,吉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三下乡”实践团开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吉林农业大学学子出征仪式。李卓轩 摄
长春之旅:弘扬红色精神,共创文旅繁荣新篇章
在庄严肃穆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团队成员们沉浸于那段深重的历史记忆,对中华民族在战火中展现出的坚韧不屈的抗战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随后,他们步入充满活力的国际汽车公园,被现代工业的磅礴气势所震撼,对汽车制造产业的精密与创新有了全新的认知。紧接着,团队漫步至长春动植物公园,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亲密的对话。在这里,他们不仅增长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更在细微之处感受到了生态平衡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最后,在宁溪湿地公园,来自五湖四海、不同高校和专业背景的百余名大学生汇聚一堂,共同参与了一场盛大的百人合大合唱。他们用歌声为吉林这片土地献上了最深情的赞歌,为吉林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共同助力其焕发新的活力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认真听讲解员讲解。仇利伟 摄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认真听讲解员讲解。仇利伟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长春动植物园和小鹿亲切互动。孙畅 摄
小院行——农耕文化 领略土地魅力
实践团前往位于四平市的苹果科技小院进行学习实践,在苹果科技小院,成员们不仅学习了苹果种植的理论知识,还亲手参与了除草、揭水袋、插签等实际工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收获颇丰。除草主要作用是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成员们在拔草时会感受到体力的付出和与杂草斗争的坚韧。插签起到了固定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插签可以用来固定物体,防止其移动或倾倒。成员们纷纷表示,在此次农耕中,体会到细心和耐心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学习实践,实践团成员们对农业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四平市苹果科技小院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毛豆除草。祝智慧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苹果树插签。刘冠楠 摄
梨树行——农耕技艺 传承不息智慧
实践团首次参观梨树县黑土地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黑土地的形成过程、生态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历史。这不仅是一次关于黑土地知识的深入学习,也是一次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深刻体验。随后,团队深入探访了“梨树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这里的黑土地被形容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代表了黑土地的肥沃与珍贵。经当地老师介绍梨树县采用“梨树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保墒,还能肥田,实现了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增产的双赢。通过这种模式,实践团成员们可以看到现代农业技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紧接着,在卢伟合作社的参观中,实践团成员们更是深受震撼。这里的智能高效运作模式展现了现代农业的先进与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梨树县老师和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在梨树县黑土地博物馆馆前拍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听博物馆老师讲解黑土地的起源。孙畅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一起感受黑土地所产出的粮食。孙畅 摄
活动临近尾声之际,实践团精心组织了一场学习交流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由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明彦林主持。座谈会上,明彦林表示,社会实践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它让实践团成员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到了生活和自然的多样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让大家学会了如何应对挫折,如何调整心态,培养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团队成员们也亲眼看到农村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国家发展如此迅速,对未来农村的发展充满希望。
图为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做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孙畅 摄
社会实践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理论与实践,此次实践让成员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实践团成员们会继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探索和成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浩俨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