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三下乡:手绘民族风采,弘扬中华传统

发布时间:2024-08-14 16: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邓虹雨   阅读 7.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通讯员:罗思越)自7月5日以来,由邵阳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李韧老师带队的赴邵阳市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手绘民族情,支教非遗韵”乡村振兴服务团积极开展准备工作。墙绘组所有志愿者们经过不断的沟通协作,共同努力为寨市村设计了三十余幅充满民族色彩,强调和谐团结的精美墙绘,充分展现了团队优秀的合作能力。期间,李韧老师不断提出意见为墙绘的设计建言献策,为设计组成员提供了宝贵意见。

图为李韧老师指导设计组设计墙绘   邓虹雨  摄

图为墙绘组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在奶茶店开展工作 谌璇  摄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不懈奋斗,墙绘组所有成员共同绘制了二十面墙,也为此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此期间,墙绘组不断与当地村民和村委协商方案,村民们纯朴的思想也与他们创新的观点产生摩擦,在经过反复的提意和修改后,最终得到了当地村民和村委的满意答复。 “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义务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俊杰,我们有责任为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图为寨市村驻村队李磊队长与指导老师李韧为志愿者工作进行指导  邓虹雨   摄

图为寨市村李林秀书记与指导老师李韧现场指导墙绘组开展工作  邓虹雨   摄

【苗疆风情】

苗族,作为一个中国古老的民族,其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苗疆风情涵盖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建筑风格、服饰艺术、音乐舞蹈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而苗族少女这一题材,蕴含着多重意义与价值。它不仅是对苗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传承,审美表达,社会认同以及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体现。

图为“我爱寨市”打卡墙成果展示   肖紫芳  摄

图为田红坤、谌璇设计并绘制的苗族传统习俗墙绘   肖紫芳  摄

 

图为罗思越设计并绘制的苗族少女墙绘   罗思越  摄

【蝴蝶妈妈】

 

图为村民们自发在蝴蝶墙合影    肖紫芳  摄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长河中,苗族以其独特的传说和习俗构建起了一座璀璨的文化宝库,其中“蝴蝶妈妈”的故事,作为苗族创世神话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苗族先民们对宇宙起源、生命诞生的朴素理解与深刻想象,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而绘制在墙上的蝴蝶也是志愿者们对苗族民间传说的崇敬以及对苗族信仰的尊重,它承载了志愿者们对寨市村的美好愿景的同时构筑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寨市令人动容的不只是村民们的热情淳朴,还有葱蔚洇润的怡人风光。四面环山的寨市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保持着质朴简单的生活方式。大山虽然隔绝了寨市的交通,限制了寨市村的发展,但不得不承认是山养育了寨市村一代又一代居民。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为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墙绘成果展示   肖紫芳  摄

【团结一致,共促发展】

 

图为民族大团结墙绘成果展示   肖紫芳  摄

自古以来,团结便是力量之源,通过团结一致,可以展现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无论是寨市村及驻村队干部还是三下乡所有志愿者们,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克服困难,谋求发展。在团结的氛围中,资源也得以有效整合利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政治上,常常以此比喻治理国家需要各种力量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在文化交流上,这句话强调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虹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