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数字遵行,韧泽万家”社会实践队深入洗马社区调研

发布时间:2024-08-14 22: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言格 厉雨晴   阅读 8.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刘言格 厉雨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长安大学“数字遵行,韧泽万家”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7月15日至22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进行了一次深度调研。截至目前,调研团队脚步延伸到3个街道,4个社区,共形成了10余万字的访谈文件与调研报告。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居民需求各不相同。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建设,如何解决好社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汇川区洗马路街道洗马社区用焕然一新的“面子”“里子”,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更美好。

洗马社区,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下辖2257户居民,管理人口6208人,其中流动人口3000多人,划分为7个网格。社区自2004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从家委会到社区的转变,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节点。

尤为特殊的是,洗马社区侨胞较多,流动人口规模较大,属于城乡混合型社区,“老、旧、小、散”等问题突出,小区基本无物管、无业委会、无管护资金,且辖区内只有一家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资源相当匮乏,治理难度前所未有。然而,洗马社区并未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而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逆生长”之路。

图为实践队深入社区参观调研。通讯员 厉雨晴 摄

坚强核心,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小区年久失修,环境卫生极差。各居民楼道野广告层出不穷,楼道堆放煤炭、杂物,小区内垃圾乱扔乱倒,消防通道时常被堵塞。”汇川区洗马路街道洗马社区居民如是说。

为最大限度解除社区风险和隐患,洗马社区以“红色美丽楼栋”的创建工作为抓手,探索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治理模式,通过网格员和联户长的协同工作,实现了信息收集、政策宣传、问题发现、环境治理和特殊人群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一网到底、一包到底”,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联户长作为网格下的居民代表,承担着信息收集、政策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维护以及孤寡老人关爱等多重职责,在党的领导下,洗马社区凝聚合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使老旧小区“由脏变净、由差变美”。

服务导向,技术赋能打造核心治理品牌

用好网上平台,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以前办事要到居委会,现在很多事项通过‘红城微家’就能办。”说起“红城微家”,洗马社区居民赵女士满意地竖起大拇指。为有效打通基层治理到户到人“最后一米”,洗马社区通过“红城微家”小程序、微信群等,推行“居民点单、联户长接单、社区晒单、居民评单”的“四单制”模式,帮助居民实现“微心愿”370件,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能力。

资金盘活,公益经济增强社区发展底气

洗马社区没有资产,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经济。为解决资金难题,社区与外部单位合作开展服务,创办实体企业,至2023年纯收入突破65万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80万元,极大增强了社区经济实力。同时,在2024年,社区围绕“红色美丽楼栋”创建,盘活存量资产,整合闲置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集餐饮、文娱、就业等为一体的“红色美丽商圈”——15分钟生活服圈,预计每年让社区公益经济实现增收15万元。

多元共建,丰富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

调研中书记描述:“小区多年“失管、失修、失养”,群众普遍对小区生活环境不满意、对社区干部不信任、对社区工作不支持。”为增强发展合力,社区依托辖区内的闲置资源举办了洗马社区第一届“春节联欢会”“齐心包汤圆•邻里闹元宵”等活动,还开办了“红城星店•幸福食光”社区老年人食堂,针对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打折服务,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并成立零工市场,开设社区食堂、超市等,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明显增强。

洗马社区的“逆生长”,还在于对侨胞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利用。调研发现,社区在侨胞工作推进之初,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对于如何推进工作缺乏思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糜伶在赴上海考察之后,面对种种问题,提出“小社区、大侨务”的解决方案。侨胞之家成为社区文化与服务的枢纽,羽毛球馆、书法班、主持人班、广播站、多功能图书室……这些平台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世界,更激发了社区的内在活力。

图为实践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通讯员 刘言格 摄

洗马社区的故事,是党建引领与智慧赋能相结合的生动写照,社区的“逆龄生长”,不仅是环境的美化与服务的升级,更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凝聚起的群众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洗马社区不仅克服了“老、旧、小、散”的挑战,更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厉雨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8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