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吴枝腾 刘原宾 宋继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宁夏重要指示批示精神,7月15日,宁夏大学“沙枣花香”社会实践团踏访了固原市原州区蔡川村,深入调研当地特色“蔡川模式”的实践成效,以及合作化肉牛养殖与红梅杏特产如何携手推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深切感受蔡川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与丰硕成果。
蔡川模式启新篇,合作共富展笑颜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地处六盘山特困地区,下辖5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38户1596人,其中贫困户建档立卡208户73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4%,主要经济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山沟中的山沟”是老一辈人对蔡川村的印象,那个时候这里的代名词是西海固的贫困村。而时至今日,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了中国金融精准扶贫的典范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以蔡川村为试点,推动邮储小额贷款与金融扶贫结合,进一步助力当地农民脱贫。通过构建‘银行+政府+农户’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把小额经济贷款和脱贫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出“产业引领+能人带动+财政支持+金融帮扶”的新型金融扶贫的“蔡川模式”,依托‘三户联保’小额贷款业务,全力支持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蔡川村建立的长效帮扶合作机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为蔡川村航拍影像图
牛羊成群富路宽,合作经营谱新篇
牛壮羊肥歌盛世,合作经营谱华章。蔡川村立足地广人稀、肉牛养殖具备一定基础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立牛为业、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村民们共同组建养殖合作社,打破了昔日零散的养殖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化养殖模式和现代化的养殖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合作社成立以来,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以服务社员为宗旨,以创收为目标,以‘支部+合作社+农户+金融扶持+产业引领’为主要经营模式,实现合作社和社员创收双赢。同时,合作社采用“地域相邻、产业相似”的策略,引领和辐射周边318户农民发展肉牛养殖业,实现了以养促农、以牧兴农的农村发展模式,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发展。
图为蔡川村肉牛养殖基地
2019年9月,蔡川村(肉牛养殖)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牛羊茁壮成长,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红梅杏香飘四海,特产致富展宏图
红梅杏熟满枝头,特产致富乐悠悠。蔡川村不仅养殖业兴旺,特色种植业同样风生水起。红梅杏果实色泽鲜艳、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蔡川村充分发挥地处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红梅杏种植产业。不仅要能“种”,还得要能“卖”,蔡川村合作社借助线上“互联网+基地+农户”的销售新模式,让农产品不仅“种得好”也“卖得火”。线下方面,合作社积极吸引客商直接深入果园,实现树上鲜采直购,同时鼓励村民灵活利用路边摊位、集市乃至城市零售点,拓宽本地销售网络;线上领域,蔡川村携手中国邮政集团固原市分公司,借助邮政电商邮乐网这一平台,精准发布红梅杏销售信息,开启了一站式服务新模式:从农户家中直接收购高品质红梅杏,随后进行统一分拣、打包,利用高效便捷的邮政物流网络,将这份来自蔡川村的甜蜜果实送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图为蔡川村红梅杏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红梅杏种植园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面对缺少好的副业、没有支柱产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困难,蔡川村积极想办法、找门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真正找到了发展短板,实现了脱贫出列,让以往的“穷沟沟”变成了现在的“金窝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