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厉雨晴 姚雨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2024年7月18日,长安大学赴贵州遵义“感悟革命本色,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仁和苑社区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群众多、问题矛盾多、利益诉求多,而社区干部少、党群服务少、主动联系少,这样一个‘三多三少’的问题确实是存在。”仁和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李英如是说。
近年来,仁和苑社区党总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四有红城”创建,深入实施“力量下沉·网格赋能”行动,做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打造“名城先锋·党员义工”党建品牌,构建起“社区党总支部+临时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临时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基本实现了“红色基因有传承、治理难题有破解、市民服务有温暖、智慧管理有平台”。
从“三多三少”问题集中,到“名城先锋·党员义工”党建品牌的创建,仁和苑社区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党建引领
红色基因有传承
仁和苑社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初心长廊、街面党支部、新时代广场等阵地,通过“主题党日”“红色基因传承日”推进党的声音进楼字、楼栋,让党徽闪耀在每个楼栋,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图为实践队在交流座谈。通讯员 李光耀 摄
“2011年,社区就提出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李英讲述到,仁和苑社区在全市率先创建“名城先锋·党员义工”“红色跑团”先锋队伍,队伍中1708名报到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为社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凝聚力量
治理难题有破解
在仁和苑社区中,曾有个老人提着仁和苑社区赠送的鸡蛋玉米乐呵呵地说:“真的不在于30块钱的鸡蛋玉米,什么叫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不就是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吗?”面对实践队员对于治理难题破解的疑问,李英表示,鸡蛋玉米,仅仅是仁和苑社区凝聚治理力量中的一小部分措施。
图为实践队对仁和苑社区治理方案进行调研。通讯员 李光耀 摄
社区干部少、党群服务少,仁和苑社区就聚焦优化治理职能,建立区级单位包保社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机制;优化治理网格,辖区11个小区划分为7个网格,成立7个网格党支部,148个楼栋党小组,做到党组织全覆盖;探索推“红色美丽楼栋”,创新“四亮四进”服务机制,在每个楼栋“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电话,党的组织进楼栋、党员义工进楼栋、党的服务进楼栋、党的声音进楼栋”。
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居民评单,仁和苑社区在破解治理难题中形成的“五单”服务机制,切实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多元共建
市民服务有温度
仁和苑社区关注不同群体的居民需求,服务范围覆盖“老、中、青、少”各个群体。
“社区引进社会资本,在社区创办托育园。”社区这一举措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
图为李英向实践队讲解社区市民服务方案。通讯员 李光耀 摄
仁和苑社区托育园撬动社会资本,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错时延时上班、预约上门等服务,实现七天服务“不打烊”。同时,组建了“名城先锋·红色跑团”,实现“您吩咐,我来跑”,社区充分整合资源,组建纠纷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有特色的服务团队10余个,精准地满足了居民群众服务需求。
数字支撑
智慧管理有平台
仁和苑依托现有的“红城微家”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以智慧化服务居民群众。在每个栋楼建立“邻里家亲”楼栋微信群,运用H5系统收集居民需求。通过“红城微店”,为联户长、居民小组长、楼栋党小组长等发放“福利包”,提升其参与感、存在感、荣誉感和获得感,有效凝聚治理合力。
辖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难以直接以智慧管理的方式覆盖,社区便安装“温情一键呼”,遇到紧急情况可一时间向社区求助。
图为实践队与仁和苑社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通讯员 刘言格 摄
从治理难题破解到温心市民服务,仁和苑社区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在社区工作中做出了扎实而不凡的成绩,也使得长安大学“感悟革命本色,赓续红色血脉”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仁和苑社区的调研活动感受到了基层治理的扎实工作情况,更促进了青年学生提高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的使命与担当意识。这次实践活动将激励更多人投身到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去,共同构建更加和谐、美好、宜居的社区环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厉雨晴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