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邱天垚)为深入探寻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的发展征程注入更为磅礴的精神力量。在炎炎夏日的照耀下,“星火传承,红心永驻”实践团成员们于7月12日踏上了前往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旅程。这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是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青年学子学习与感悟的圣地。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杨家岭村,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
图1 团队成员在中央大礼堂旧址的合照
一草一木之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中共七大遗址——中央大礼堂,主席台的正中央这里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共七大。砖房内的破败陈设,仿佛回到了1945年:一排排木长椅上端坐500多位代表,共同见证党的美好前程;台上站着意气风发的毛主席,大声宣读《论联合政府》。
图2 中央大礼堂内“同心同德”牌匾
实践团成员后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故居坐落在山腰间的窑洞内,内部的陈设相对简朴,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作风。工作区内,陈设有他们曾使用过的办公桌、椅子、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
图3 杨家岭周恩来旧居牌匾
墙上悬挂着反映了革命实践活动的照片和题词,以及一些地图。生活区的陈设则更加简单,通常包括一张木床、一个简陋的衣柜和一些生活用品,可见革命者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团队成员们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艰苦岁月中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以及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不免油生敬意。
图4 旧居内部陈设
在当年延安的窑洞中,居住着这个世界“最强大、最忠实、最勇敢、最富有理想也是最高尚的灵魂”,毛泽东打满补丁的衣服、朱德用马尾毛做的牙刷、彭德怀用降落伞改制成的背心等“点滴小事”,凝聚成“东方魔力”,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对比当时的环境,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青少年应当倍加珍惜,投身廉洁政府建设中。“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无论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延安精神将继续在新时代的青年中传递,这一革命传统将在未来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未来的青年将以延安精神为指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天垚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