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广东药科大学赤韵诗洞实践团赴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永固镇开展红色文旅路线调研

发布时间:2024-08-09 21: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杏玲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曾杏玲)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传承广药大学子的红色基因,医药商学院学子深耕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一线,精准对接肇庆市怀集县红色旅游产业的推广需求,组建了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赤韵诗洞”突击队,与地方项目顺利结对。7月22日,突击队成员在两位指导老师医药商学院阮娴静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彪博士的带领下前往肇庆市怀集县开展诗洞镇&永固镇红色文旅路线调研之旅。

(赤韵诗洞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宿安革命烈士纪念园的合影)

前期调研准备

在准备前往肇庆市怀集县的诗洞镇和永固之前,“赤韵诗洞”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由指导老师阮娴静教授和队长刘靖的号召下,为两镇红色文旅做了相关的前期调研工作的准备,突击队于出发前的十天内分工收集关于两镇的红色资源等信息。其中突击队队员共有11人,5人进行问卷信息的收集及拟定,另外6人则进行前期的宣传资料工作的准备。

在调研开始前,指导老师提前联系当地的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了解相关的资源和支持。团队制做宣传手册,海报、横幅等宣传材料,介绍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安排,吸引更多人参与;设计关于红色旅游的问卷,旨在了解怀集红色旅游现状,为更好地设计游客所喜欢的旅游路线做准备。

(调研开展前所制作的宣传册子设计图)

调研见面会

赤韵诗洞实践团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当地诗洞镇的镇政府马君坤书记等开展此次调研的见面会,通过深入的交流,积极地了解当地及永固镇地一些红色文旅情况,实践团成员将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简要地汇报,梳理将要开展的调研思路,同时,马书记耐心的为每一位实践团的成员进行答疑解惑并给予实践团调研所遇到困难时的帮助,也为本次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赤韵诗洞实践团与诗洞镇镇政府马书记开展见面会)

诗洞镇&永固镇红色文旅路线探寻

赤韵诗洞实践团由两位指导老师,阮娴静教授和韩彪博士及队长刘靖带队参观了钱兴故居,“救亡旗手”是诗洞镇的红色景点,其中包括钱兴故居、钱兴纪念学校、钱兴烈士纪念碑。主要是为纪念钱兴带头发动和组织广州学生开展“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缅怀其不怕牺牲、用于牺牲的革命精神。该景点与永固镇“宿安群星”连成怀集红色之旅路线。实践团成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工拍摄,记录下每一片砖、每一片瓦,它们仿佛都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仿佛看到了钱兴先生在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进的身影。走进正厅,一股庄重而又不失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钱兴先生思想碰撞、智慧闪耀的舞台。实践团成员驻足凝视,试图从那些陈旧的物件中,捕捉到他当年的风采与气度。

(钱兴故居大合影及内部概览)

  实践团在诗洞镇参观了钱兴烈士纪念碑,该纪念碑矗立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安华村委会凤南自然村的后山之上,这里不仅是钱兴烈士的故乡,也是他革命精神的发源地。纪念碑紧邻钱兴纪念学校,坐西向东,其冲天式方尖碑的设计,通高6.67米,基座宽3.8米,占地面积达241.24平方米,更显庄重与肃穆。这座纪念碑的建成,凝聚了怀集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钱兴烈士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2005年12月,专项经费的拨出与纪念碑的落成,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更是对钱兴烈士一生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纪念碑前,赤韵诗洞实践团集体默哀,向钱兴烈士致以最深的敬意。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与肃穆。这里有对钱兴烈士的缅怀,有对历史的思考,更有对未来责任的清醒认知。实践团带着这份敬仰与感悟继续前行,让红色火种继续燃烧,让革命精神继续传承!

(赤韵诗洞实践团缅怀革命烈士)

  在游览宿安革命陈列馆的过程中,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解了革命故事和永固镇的发展史,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纪念馆对于当地革命历史的全面展示。通过详尽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历史场景再现,成员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怀集地区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以及重要历史事件。陈列馆的布展设计合理,信息呈现有序,让人在参观过程中能够系统地学习到革命历史知识。

与此同时,实践团也了解到了他们在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的一些瓶颈,包括年轻讲解员的匮乏,管理人员难以留住,一些专业人员的专业度不足,也难以留住游客,红色景点的娱乐化程度低,经济和交通不便利等都给当地的红色景点发展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赤韵诗洞实践团参观永固镇宿安革命陈列馆)

接着实践团在宿安革命陈列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探访了植启芬和陈如杰的故居。这两处故居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内部陈设也尽量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故居内展示的物品虽然简单,但却能够反映出两位革命先烈的朴素生活和高尚情操。通过参观故居,实践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感受到了他们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宿安革命有段历史叫“刑场上的婚礼”,植启芬与邓偶娟,革命伴侣,共赴刑场。面对死亡,他们选择以婚礼之名,彰显革命信仰与爱情忠贞。悲壮“刑场婚礼”,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此外实践团还参观了植氏祠堂,门头正中排立着光绪帝钦点“内阁中书”的牌匾,映证了永固素有的“永固好水口,秀才村村有”的口头禅。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和读书风气,使得红色文化传承氛围更为浓厚,红色故事宣扬更为广泛。

(讲解员带领赤韵诗洞实践团参观陈如杰及植启芬故居)

安华小学&健营村的教育课堂

在安华小学的温馨氛围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圆满举行。上午,实践团队员与孩子们齐聚一堂,围绕“防溺水教育”展开生动讲解,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随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介绍,引领孩子们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有弘扬怀集文化的环节,让地方特色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活动尾声,校长亲切访谈,分享教育心得,并与师生合影留念,定格美好瞬间。

在健营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委会)内欢声笑语,一场融合教育与娱乐的座谈会拉开序幕。防溺水教育与文房四宝知识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加深孩子们对安全文化的理解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其间,穿插的“击鼓传花”与“叫数”游戏,不仅活跃了气氛,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大家对防溺水重要性的记忆,以及对怀集文化的认同感。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与宝贵的经验。

(赤韵诗洞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授课)

调研总结

突击队经过对肇庆怀集县诗洞镇与永固镇的深入调研,深刻感受到了两镇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与积极变化。本次调研不仅让赤韵诗洞实践团获取了详实的数据与丰富的案例,更为他们理解两镇红色文旅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诗洞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永固镇则以其创新的思路与务实的举措,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的持续增长。两镇在红色研学设计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为实践团设计红色研学路线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实践团成员们深知,想要在两镇开展红色文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与居民的共同努力。他们将把本次调研的成果与启示,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机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他们的智慧与力量。愿两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杏玲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