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乡约筑梦”木偶戏实践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08-08 22: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肖艳   阅读 8.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宗雅婷 刘江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乡约筑梦”木偶戏实践团深化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与东莞大朗镇团委对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木偶戏的发展和传承情况,进行自主创作木偶戏创意剧本、完成道具制作、木偶戏动作学习、剧本配音、木偶戏排练与剧本演出等。

实践期间,队伍原创剧本《戏说新女驸马》,取材自传统剧种黄梅戏,脍炙人口的《女驸马》剧目,创新尝试黄梅戏为蓝本与木偶戏结合,剧情内容大胆创新。

实践团原创剧本《戏说新女驸马》演出现场(实践团 提供)

实践团从东莞市大朗镇巷头社区返校后,对省级非遗-巷头木偶戏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依然高涨。继续选取岭南文化的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木偶戏中传统经典剧目《岭南木偶精品荟萃》,进行深入研习,包含了杖头神话木偶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神威千重》《打牌叉》《人偶情》等一系列传统木偶节目。

创作出了以省级非遗-巷头木偶戏为主体,结合巷头社区两大本土特色篮球文化、毛织文化,内容以“木偶+毛织+篮球”为主体的木偶戏剧本《篮途风云》。

老师指导实践团队员进行木偶戏动作学习、修改木偶戏剧本(实践团 提供)

同时,针对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巷头木偶戏亟待创新的点,实践团成员奔赴甘肃展开调研,进行南北方木偶的对比,就发现的共同创新之处,请教相关专业教师并计划进一步研究实践,如:技术应用创新,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木偶的关键部件或整体结构。3D打印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的用量和分布,实现复杂结构的轻量化设计。表演形式创新,在木偶表演中融入数字媒体元素,如投影、LED屏幕等。这些数字媒体元素可以展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背景故事,弥补木偶本身重量限制带来的表演局限。互动表演,设计互动式的木偶表演形式,让观众参与到表演中来。通过观众的互动操作或反馈来影响木偶的动作和情节发展,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实践团调研其他地区木偶研究创新方法(实践团 提供)

这些创新方法有助于减轻木偶的重量,提升表演效果和艺术表现力,推动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更好地推广木偶戏文化是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乡约筑梦”木偶戏实践团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此次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通过这次巷头村的木偶戏实践活动,实践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巷头村的木偶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村民们的热爱得以传承和发展。大家期待未来能够与巷头村老一辈木偶戏艺术表演人,共同为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