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精神”党史教育实践团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05 19: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洁楠   阅读 2.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陈洁楠、宁伟)走访革命老区、访谈革命前辈、聆听红色故事、绘画红色作品、研读红色书籍……近日,由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指导的“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精神”党史教育实践团赴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开展了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访革命老区  铭记光辉历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重要讲话精神。团队成员分别赴淳化县爷台山战役纪念馆、桃渠塬革命旧址、马家山村进行调研学习。淳化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淳化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卫和建设红色革命根据地,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创立了光照千秋的革命业绩。参观学习中,通过馆内珍藏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通过讲解员的耐心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革命先烈们英勇奋斗的一生,短暂而伟大,悲壮而光荣的一生;了解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感受到先烈们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英雄先烈的丰功伟绩。团队成员分别前往淳化县烈士陵园和那家村烈士陵园开展瞻仰活动。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革命英烈为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前仆后继、舍生取义。通过了解学习,当伫立在烈士的墓碑前,“英雄”二字便不仅仅是一个词语、一个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具体事迹的人物。他们牺牲时大多只有二三十岁,正是青年学子这样的年纪,难以想象他们当时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艰辛与疾苦,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当代大学生又是多么的幸运。在那家村烈士陵园,讲解员告诉实践团成员,陵园内长眠的都是无名英雄,他们曾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进行过英勇的斗争,牺牲后当地村民冒死含泪埋忠骨,在陈列馆的行行文字中,了解完英雄们的事迹,团队成员多次潸然泪下,队员们真切感受到的是革命先辈永远跟党走的初心使命。

 

寻访革命后代  赓续红色血脉

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团队成员分别前往胡家庙镇沟里村和南莫村开展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前往革命后代家中进行了访谈,其中一位是80岁高龄的张雪芹奶奶。在访谈中奶奶讲述了她的父亲曾是铁王镇民兵队的队长,为了保卫祖国,父亲当时放下家里的妻子和年仅4岁的张奶奶,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在聊天的过程中,奶奶还向团队成员讲述了自己小时候母亲带家人生活的种种艰辛,在讲到深情处奶奶更是几度哽咽。从张奶奶饱含激动和铿锵有力的声音中,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里,团队成员深深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也深刻的明白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其背后的真正含义。

 

研读红色书籍  传承红色精神

“读红色书籍 燃红色初心”。为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厚植爱国情怀,铭记党的光辉历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红色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实践团在淳化县体育场举办了“读红色经典书籍,传承红色基因”读书活动。此次读书活动,实践团带来了由邓立群主编的《伟人毛泽东丛书》,在活动现场,学员们席地而坐安静阅读,沉浸在红色经典的世界中,活动现场,大家还即兴诵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引来周边群众的阵阵掌声。传承红色基因,回顾红色历史,打好中国底色,拿着手中厚重的读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此刻,团队成员不仅明白了书本上的“理”,也知晓了现实生活中的“实”,这即是“社会大课堂”带给青年学子的成长。

 

 

绘制红色“童”画  传承百年信仰

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红旗一角,鲜艳荣光。为了进一步做到红色记忆永不忘,红色精神记心上,实践团组织了“追寻红色记忆 绘制红色‘童’画”主题绘画活动。在活动中,团队成员引导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以表达自己热烈的情感。在作品绘制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与小朋友们一起探讨了何为中国红、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表达对红色故事浓浓的敬仰之情,增加了红色传承的魅力,也可以以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精神”党史教育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至此圆满结束。一路上队员们欢声笑语、奋力角逐、携手鼓励,尽管路途偶尔波折,但是收获的是友谊,丰富的是阅历,砥砺的是初心,留在心底的是红色的记忆。青春聚力,奋斗当时。接下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坚持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引导青年学子带着问题去观察社会、体验社会、研究社会,鼓励青年学子在具体的实践中,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洁楠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0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