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罗建文)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厚植家国情怀,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脉筑梦社会实践团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号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奔赴甘肃民勤治沙一线兴隆村腾格里沙漠开展防沙治沙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实践行动:躬身体味民勤防沙治沙的困难与坚定
在“95后治沙人”仲麟的指导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脉筑梦实践团队深入沙漠,吃在沙漠,住在沙漠,亲身参与到防沙治沙的一线工作中。团队日常工作是进行梭梭树苗维护和杯苗实验。树苗维护工作主要分为挖坑、浇水、回填三个步骤。其中,挖坑的目的是减少浇水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引导水能够沿着坑下渗到树苗根部;回填则是减缓水分的蒸发,最大化保证浇水的效果。在沙漠炎炎烈日的“洗礼”下,实践团成员合理分工,不断重复着手里挖-浇-填的动作,共计维护近2000棵梭梭树苗。同学们握住铁锹的部位早已磨红甚至磨破皮,但社会责任和青年担当已在心中不知不觉生根发芽。同时,实践团每天基于当地环境条件开展杯苗试验,共播撒下1000余颗花棒种子,静待破土发芽。
期间,实践团走进兴隆村田间瓜地,调研农户瓜田种植情况,感受丰收收瓜的喜悦;走进抖音直播间,帮助当地推广特色农产品,共售出超过3000单,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产品销售与农民增收。
走访调研:探寻民勤沙海演化历程的艰辛与奋进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甘肃民勤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独特的故事。绿脉筑梦实践团队积极走访调研青土湖、红崖山水库、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以及瑞安堡等地,深入了解民勤74年治沙历史。青土湖曾在1959年完全干涸,经过党、国家和人民的50年共同努力实现了碧波重泛,;红崖山水库作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库,耗费民勤县24万人40年的心血,在青土湖生机重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详细记载了民勤悠久的治沙历史,实践团通过聆听讲解员介绍、查阅实物资料、观看视频影像,深刻了解民勤特殊的生态区位和民勤人民防沙治沙的光辉历程,深切感受到一代代民勤治沙英雄的无私奉献和辛苦付出。
另外,实践团还参观了瑞安堡和乡村记忆博物馆。瑞安堡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实践团成员在领略河西走廊独特建筑风格的同时,更是感受民勤人民为抵御盗匪侵袭所展示出来的智慧。乡村记忆博物馆集藏品展示、情景体验、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教育、旅游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直观展现了民勤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还原了民勤历史风貌。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深刻感受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治沙精神是深深刻在民勤人民骨子里的。
人物对话:感悟治沙英雄和沙漠诗魂的坚持与乐观
为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民勤人民在防沙治沙历史的斗争精神,绿脉筑梦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老一辈治沙英雄”石述柱老书记、“农民诗人”田鼠大婶和“95后治沙人”仲麟。
石述柱老书记是民勤县第一代治沙人,早在1955年当石老书记仅仅只有19岁的时候,他作为村团支部书记,就组织起一直青年治沙队投身到治沙工作中。1963年,石述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便带领全村人民开展长达半个世纪的防沙治沙工作。石老书记还有个外号,叫“石傻爷”,“傻”是对老书记一辈子治沙的不理解,更多的却是对他这份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的尊敬。石老书记虽然快90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坚毅的脸庞仿佛展示着其平凡却不寻常的一生,令人动容。
仲麟作为民勤 “95后”治沙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返乡创业,利用电子商务专业特长为蜜瓜等家乡特色农产品销售探索出直播卖瓜的新道路。在通过电商赚到一些资金后,他便毫不犹豫将收入投入到种树治沙的事业当中。“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家乡,而是为了回来建设家乡”是他一直以来的信念。仲麟的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中透露出的坚定、纯粹、希冀还有感恩,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将青春热血播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自豪感,还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使命感。
田鼠大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人,她总是随身携带纸笔,春耕夏耘、晴耕雨读,在劳动间隙将飘动的白云,摇曳的麦草全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她说:“这些美丽的画面如果不用笔记录下来,担心她会消失在世界上。”以笔为针,将自己平凡的生活织成一卷卷锦绣,但大婶的写诗之路也不是一帆顺风的。大婶曾遭受过乡里邻居的闲言蜚语,在晚上早早催促家人休息后看书将“偷感”发挥到极致,但倘若心中种满诗意,即使身处沙漠,人生也能漫花遍野。
民勤的老人们常说,沙窝里看见绿色,人就有了活下去的心气儿。田鼠大婶写的是自己,亦是住在民勤的人们,选择在沙漠里种植着梦想和希望的花。
此次甘肃民勤之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脉筑梦实践团队深入沙漠腹地,亲眼目睹了黄沙漫天的荒凉景象,也感受到当地人民不屈不挠、治沙造林的坚定决心。这不仅是一次身体力行的实践,更是一次干涸心灵的浇灌,将激励着每一位团队成员将个人发展和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积极投身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书写人生新的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建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