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线织梦润童心,美育筑梦暖乡行

发布时间:2025-07-04 18: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安琪   阅读 8.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教育的温度,藏在奔赴乡野的脚步里;美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绽放的笑靥间。2025年的夏天,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馨,心聆共鸣”三下乡团队怀揣对乡村教育的热忱,走进乡村,为孩子们开启一场关于艺术启蒙与心灵滋养的温暖旅程,让美育之花在乡野悄然绽放。

一、绒线启思:搭建艺术感知的具象桥梁

实践队以彩色毛线球与空白画板为媒介,为孩子们开启艺术启蒙之旅。当缤纷毛线球铺满桌面,孩子们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线团,直观感受纹理与色彩的独特魅力。实践队员以“自然主题”为引,引导孩子们将抽象的季节、景物转化为具体的色彩与形态选择。孩子们用橙色线球堆叠出秋日枫林,以白色绒毛球塑造蓬松云朵,或用绿色线团缠绕出树木轮廓。队员们协助修剪线团层次、规划构图,带领孩子们在尝试中掌握胶水用量与粘贴顺序。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材料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构图意识,将零散的艺术灵感编织成具象的创作雏形。

二、经纬织彩:锤炼空间思维与美学素养

进入精细创作阶段,孩子们专注于用镊子排列毛线球的深浅色阶,通过叠加、错落的手法赋予画面立体感。他们为“太阳”粘贴渐变球体,为“草地”铺陈长短交错的线团,用细线勾勒细节纹理。实践队员引入“空间层次”概念,指导孩子们通过毛线球的大小、疏密对比营造远近景深。在调配色彩与尝试材料组合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发探索色彩叠加效果,将平面构思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立体画面。随着毛线球逐渐填满画板,孩子们不仅提升了手眼协调能力,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色彩搭配、构图平衡的理解,每一次精心粘贴都成为审美感知与动手能力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三、绒艺焕彩:见证美育浸润的成长印记

当一幅幅毛线球立体画作完成,空白画板蜕变为“彩虹森林”“星空城堡”等鲜活场景。孩子们将作品陈列展示,阳光映照下,毛线球的绒毛泛起柔和光晕,形成独特的视觉肌理。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更直观展现了孩子们从构思到实践的完整思维过程。通过将平面想象转化为立体艺术,孩子们切实体会到创作的成就感,自信心与审美能力显著提升。实践队将作品留存展示,让艺术创作的价值得以延续。这场以毛线球为媒介的美育实践,不仅为乡村孩子打开了立体艺术的大门,更在动手实践中播撒下美的种子,让艺术感知力与创造力在乡村土壤中生根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欣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