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曹媛)2024年7月26日,湖南工商大学湖湘红色法治文化实践团踏上了追寻革命历史的征途,深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探寻红色法治的历史脉络,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红色革命旧址的考察和学习,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将红色文化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推动新时代法治文化的创新发展。
(图为革命根据地旧址合照)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后出发地——龙山县茨岩塘,当年红军在此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依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结合湘鄂川黔边革命战争的具体实际,先后颁布了《没收和分配土地条例》《分田工作大纲》《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等文件。这些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工农阶级的意志,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是革命的法,是人民的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为实践民主法治的重要区域,其对法制的探索,可谓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尝试。
(图为土改时期根据地土地法)
土地革命时期是我国的人民民主法制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的阶段。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土地政策,如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这些政策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得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根据地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充满故事的文物,展现了当时革命根据地在法治方面的实践和努力。从土地分配的公平原则到军民关系的规范管理,从社会治安的维护到法律制度的初步建立,都体现了革命先辈们对法治的重视和追求。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倾听,不时驻足凝视,思索着红色法治在当时的重要意义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图为实践团参观根据地纪念馆)
探寻法治文化新路径,助力红色基因永传承。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了红色法治文化的营养,更坚定了他们传承和弘扬红色法治精神的决心。湖湘红色法治文化实践团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积极探索法治文化与红色革命精神的融合点和创新点,为推动新时代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行动,为红色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作为红色法治文化的重要见证,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而不懈奋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雨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